2019年09月03日07:29 來源:揚子晚報網
“可惜了,誰這么有錢,這么多的公交車,停在這里就沒人要了?”鎮江丹徒區宜城街道鎮南村社區的蔣大媽,面對丹徒區宜樂路上排成4排、一輛輛型號一致的新能源公交車,很是惋惜地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說。
幾天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接到包括鎮江市民顧先生等在內的多名讀者報料,稱在丹徒區宜樂路上,停了20輛“僵尸車”。顧先生稱,這些車都是大型客車,有些車座墊上塑料紙都未撕掉,車成色很好,車門大開,里面很臟亂。其中有輛車的后玻璃破了,草藤已長到車廂里面了。
“這些車看起來價值不菲,20輛車在野外這么閑置著蠻可惜的”,另一報料人王先生說。
“斷頭路”上停放20輛公交車
非常“怪異”
接到報料后,8月29日紫牛新聞記者輾轉找到了這些公交車。這些車就“拋荒”在鎮江丹徒區谷陽東大道和宜樂路交界處西南側,一段未通車的“斷頭路”上,相對偏僻,不太好找。“斷頭路”盡頭是大片的荒地和雜草。遠遠看過去,雜草茂盛掩映之下,藍白相間的成排車輛置身其間,看上去很是怪異,也令人匪夷所思:為何要將車子停在這里?
“斷頭路”上停放著20輛車無人開走
其實,還是在數百米的遠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就看到了排成4排的20輛公交車,很是突兀。走近后,在空曠的路面上,面對這些如從天降的一輛輛排列整齊的公交車,怪異的感覺就更甚。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這20輛公交車,均沒有掛車牌,但在每輛車前的擋風玻璃位置,都放有一張寫有序號的黃色紙片。經查看,分別從1至20號,每車一號,正好是20輛車的編號。此外,車前有“中國一汽”的標識,而車身上四周則分別有噴寫的“中國一汽”“解放”“新能源車”等字樣。
經仔細查看,記者在車輛駕駛室位置,都還看到了淡淡的“鎮江公交”字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車輛的整體車況,看上去都還是很新的,并且與路面上奔跑的普通公交車大同小異。但是,由于日曬雨淋的時間太長,加上一些外力原因,不少車輛的損壞狀況嚴重。
損壞嚴重
車尾已被藤蔓覆蓋
現場多輛車的車門已經半開或全開,車內未見空調裝置。盡管很多座椅上還蒙著塑料外套,但很多外套已經被撕掉,沾滿了灰塵。而在駕駛操作臺上,同樣落滿灰塵,有些駕駛臺已經損壞,而有的投幣箱也被強行拉開…
環繞一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很多車輛車尾發動機處,后車蓋已經被掀起。發動機等部件外露生銹,不少軟管也已經斷裂。并且,在發動機內部,有的由內向外,居然長出了野草。還有,很多輪胎上的螺絲,也已經生銹。
車后面整個都是瘋長的藤蔓
而最為夸張的,是停在“斷頭路”末端的一輛車的車尾,整個已經被瘋長的藤蔓所攀爬后完全覆蓋!看上去車尾和藤蔓已經合成一體,有點恐怖鬼片中的鏡頭。
偏于一隅的空曠“斷頭路”,兩側均不見人家。這20輛大客車整齊“拋荒”在此,與垃圾與野草混為一體,孤零零中透著古怪。加上這些車輛長期失管后的破敗慘象,雖說烈日當頭,卻還是給人一種“靈異”鬼片的感覺。
難怪另一名報料者王先生,在目睹現場后發問:20輛新能源公交車隨意停放在野外,風吹雨打,誰家的?如果是“僵尸車”,也應該有人去處理!
20輛新能源公交車隨意停放在野外
一波三折
車輛來源和歸屬還是“謎”
在現場,紫牛新聞記者巧遇到扛著鋤頭下田的蔣大媽。蔣大媽告訴記者,她是路東側鎮南村社區的居民,至少在半年前,這20輛車子就悄無聲息地停了過來,具體時間記不清楚了。這么長時間、這么多、這么好的大客車沒人來問,社區居民們都覺得很奇怪,但慢慢也就習以為常了。
扛著鋤頭的蔣大媽告訴記者這些車已經停著很久了
“這些車子是哪里的?可惜了,真是太浪費了!”蔣大媽的菜地就在路邊上,她邊勞作邊說,即使不開,這么多車賣了也是一大筆錢啊。
鎮江市民步先生表示了同樣的想法,20輛車停野外閑置無人問津,如果用起來,至少可增開兩條線路,實在可惜!
期間,蔣大媽還給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推測,這些車輛,可能是附近的藍圈新材公司的。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給記者報料前,熱心市民顧先生好奇之下,就已經向鎮江市公交公司咨詢。該公司獲悉后,高度重視,立即派人到現場進行查看,隨即給了回復:“經初步查看,這些不是鎮江的公交車,那邊有個車輛廠,是不是他們購置的別的車子,我們再進一步看看”。
此后,鎮江公交公司又回復:“又問了下,這些車都沒有上牌,不知道車主是誰,車管所曾經來問過我們公交公司。不知道是哪一家的。那附近有個汽車組裝企業,不出意外應該是那個企業的!”
相關企業,也是指向距離現場300米左右的藍圈新材公司。
同時,宜城街道鎮南村社區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們之前也曾經接到相關投訴,但看到車輛較新,不像是廢棄車輛,所以他們也不敢隨意處置。據他們了解,這些車原本是停在附近的藍圈新材公司廠區內的。
29日紫牛新聞記者輾轉聯系上藍圈新材公司辦公室一位王主任,他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他們公司并不生產和組裝汽車,這些大客車的來路他也并不知情。他還特地駕車去了停車的現場,并拍了照片。照片帶回后,經過向廠部領導和知情人核實,得知以前停放在他們廠區里的客車,已經全部運到了南京。
“那些客車雖然也是新能源的,底色差不多,但要比這些普通公交車豪華。更主要的是,那些客車是一汽公司生產的。”王主任說,他們也不清楚車輛的來源和歸屬。
至此,這20輛公交車,到底來自哪里?主人是誰?還是一個大大的待解之“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意外獲得了一些線索。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權威知情人士介紹,這20輛公交車的主人是南京一家公司,每輛車價格不菲。這些車大概在今年4月份左右購買并停放至此處。同時,這些車輛購買后,掛靠在鎮江揚中的一家新能源公司。但是,目前無法確定具體是什么公司。
這些車子均已經申領了鎮江車牌,但沒有懸掛。
疑問:新能源公交車放之不用
與國家補貼有沒有關系?
8月30日,就這些問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對話鎮江公交公司總經理凌劍鋒。一番對話后,讓紫牛新聞記者感覺到:看似領導新潮流的新能源公交車,其實內里有乾坤!
凌總已經知道這20輛“拋荒”公交車的事情,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新能源電動車,只要自身手續及功能完備,就可以正常上路。類似10米以上的新能源電動車,價格還是非常可觀的。去年,鎮江公交公司招標采購了一批新能源公交車,其中每輛車的招標價格為80萬;而此前鎮江另一集團采購了一批新能源公交車,每輛車的價格則達到了110萬元。“因為這些都是批量購買,如果要是單車購買,價格肯定還要再高些。”
被停放在野外的新能源公交車
不過,凌總特別強調,新能源公交車,參照車輛所裝備電池度數的多少,車價區別也非常大。其中,電池度數差不多要占到車價的近一半。而電池度數的配備高低,以及是否為知名品牌電池,直接影響該車的行駛和續航里程。
比如,現在鎮江街面上跑動的新能源公交車,一天正常要跑200多公里,中途最多補一次電。但有的低配電池度數的公交車,只能跑個二三十公里,根本就無法正常投入使用。
因為不清楚這20輛“拋荒”新能源公交車的電池度數,凌總一時也無法具體確定這些車輛的具體總價。但如果是電池度數等高配置或者正常配置的話,總價在2000萬還是有可能的。
對話中,凌總還透露,在2016年之前,國家和省市,對新能源電動車的購買,還有非常可觀的補貼。以2015年為例,當時購買一輛10米及以上的新能源電動車,國家補貼50萬,省市還要補貼50萬,其中省補20萬,市補30萬。這樣,一輛車的總計補貼就要高達100萬元。
凌總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但是,正是由于高補貼的存在,導致了一些“騙補”事件的出現。比如一輛110萬的新能源公交車,買家支付10萬元就可提走;更過分的,有的廠家,買家提一輛新能源車,廠家還要倒貼你1萬元!
不過,從2016年開始,意識到“騙補”的存在,國家就開始陸續并大幅降低補貼政策。如今,更是要求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在跑足3萬公里后,方可領取已有限至幾萬元的補貼。這樣,有效地防止了購買低配新能源車“騙補”事件的發生。
這些新能源公交車是否與補貼有關尚不得而知。它們何以被棄?主人何時現身?它們的結局又將如何?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將進一步跟蹤報道。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手電一體擊窗器、智能車門、360全景監控……”6月11日下午,一批批嶄新的、外形時尚大氣的新
《通知》規定,按照技術上應先進、質量上要可靠、安全上有保障的原則,適當提高新能源公交車技術指標門檻,重點支持技術水平高的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