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18:11 來源:南方網
在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70年來,中國外文局對外全面宣介中國發展變化,積極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希望中國外文局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更好向世界介紹新時代的中國,更好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讀懂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中國70年砥礪奮進的歷程,也是中國外文局70年對外交流不斷深化的歷程。從編譯出版《毛澤東選集》等領袖著作和重要文獻,到對外出版了多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習近平總書記著作;從對外出版四大古典文學名著、近現代中國文學名著,到推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關鍵詞”等主題圖書;從以傳統書刊方式開展對外傳播,到打造《中國3分鐘》、“第三只眼看中國”等融媒體傳播品牌,講好中國故事,我們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底氣越來越充足,正在向世界展現更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是話語創新的最好載體。”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擔當“講好中國故事第一人”,每次對外交流,都會“金句”頻出。比如,巴黎演講時的“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再比如,在蒙古講話時的“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正所謂‘獨行快、眾行遠’”。這些“金句”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正是源于習近平總書記講故事的語言樸實清新,文字優美生動,內容深入淺出,道理明白易懂。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繼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從講故事的主體來看,不僅是外文局等單位的事,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與外國友人交流的過程中,介紹中國道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就能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夯實基礎;從講故事的形式來看,不僅要利用傳統的紙質媒體,還要利用好新興的視覺技術和先進的制作手段,更加直觀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讓海外受眾更愿意看,而且更容易看懂;從講故事的內容看,不僅要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讓海外受眾感受到神州大地春潮涌動,感受到中國的胸懷氣魄,又要講好傳統文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
講好中國故事,要敢發聲、善發聲、會發聲,在每一次人文的交流中,在每一次貿易的交往中,在每一次民心的交融中,更好地展示中國氣魄、展現中國智慧、展開中國畫卷,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讓海外受眾看到一個有深厚底蘊且朝氣蓬勃的中國,能夠更加全面、深刻、清晰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讓更多的國家從中國故事中汲取經驗智慧。
“中國好,世界才更好”是我們對外交流事業的邏輯起點。在經貿交往中開放包容,在人文交融中互學互鑒,在科技交流中取長補短,在講故事中加強互信交流,締結深厚友誼,實現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我們就能夠用中國故事更好地為世界發展助力,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磅礴的中國力量。(南方網郭雪營)
——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引起熱烈反響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說,習主席的致辭為東博會服務中國-東盟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家改革開放吹響了接續前行的號角。
憑借獨特的文化風貌和新穎的寫作風格,搭乘互聯網高效快捷的傳播形式,“中國網文熱”正在世界范圍內持續升溫。有學者認為,當下,海內外產業各方開放協作,共同挖掘網絡文學的內容能量,對優質IP進行全球賦能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說起四川女孩李子柒,很多網友可能并不陌生,她用心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內容創作風格,并憑借極具東方美學特征的風格和優質內容獲得海內外的認可。作為一名“海外傳播”的踐行者,李子柒為本次金熊貓國際傳播論壇特意錄制了一段作品,分享了她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去年全球首發的迪寶機器人大獲全勝,迪卡儂希望復制這一成功模式,今年仍舊選擇進博會作為自己新品的全球首發地。進博會讓ABB的創新技術在市場快速落地開花,今年,ABB進一步貼近中國市場需求,全球首發無人機載天然氣泄漏檢測解決方案。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疫”路逆行。他們用鏡頭打響戰“疫”,用文字向世界講述戰“疫”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謹以此片向所有戰“疫”一線記者們致敬!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十年來,“看中國”項目邀請70余個國家的700余位外國青年參加,拍攝700多部紀錄短片——從拍中國到愛中國,很多外國青年的觀念甚至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 意大利青年導演安德里亞·瓦萊羅把“看中國”項目比作重慶火鍋。
依托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我們相信,更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中國故事”,都將鋪展開來。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戰略是發展的規劃”,戰略得當,未來才能行穩致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時政微紀錄丨讓歷史告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