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5日18:35 來源:平頂山市人民政府
9月3日,省網信辦、省總工會聯合舉辦的2019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平頂山,對平頂山市的周樂超和胡中輝兩人進行集中采訪。
采訪團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廣網、中國青年網、中工網、河南日報客戶端、大河網等20多家中央、省級新聞網站記者組成,計劃集中采訪10名大工匠,挖掘工匠團隊閃光事跡背后蘊藏的工匠品質和感人故事。
這10人中,平頂山市獨占兩人,且均為80后。他們是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平頂山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技術員周樂超和平高股份電氣有限公司機械制造事業部精密機加車間班長、高級技師胡中輝。
今年37歲的周樂超有“電力超人”之稱。他2003年自部隊轉業至平頂山供電公司后,經摸底測試,以優異的成績被選送至省電力工業學校參加崗前培訓。經過4年學習,他打下了堅實的專業知識功底,成了一名帶電作業技術員。
由于訓練刻苦、技術拔尖,參加工作僅1年,周樂超就和同事一起先后多次代表平頂山供電公司、省電力公司、華中電網公司參加電力技能競賽并屢獲佳績。同時,他主持或參與的創新發明共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5項,并在核心期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7篇,13項QC創新成果分別榮獲河南省及平頂山市優秀質量管理一、二、三等獎;參與編寫專業技術規程4項;參與科技創新項目5項,分別榮獲全國電力行業職工創新成果三等獎及市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等。2018年,他被評為中原大工匠,今年被評為平頂山市第十一屆十大杰出青年。
32歲的胡中輝是平高集團首席工匠、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河南省胡中輝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工作15年來,他通過大膽創作和技術革新,獨立設計、制作工裝110余套,解決一線生產技術難題300多項,完成公司科技項目63項,累計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1300萬元。
為傳承“傳幫帶”的好傳統,“胡中輝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胡中輝帶著一幫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創客”,開啟了進軍“大國工匠”之旅:工作室成員獲評全國技術能手1人次、省級技術能手12人次,獲得國家、省、市榮譽150多項。
“年輕有為,工匠典范!”“他們身上那種不怕苦累、扎根一線,勇于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讓人感動,值得宣傳和學習。”……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記,采訪團成員為兩家公司尊重人才、鼓勵創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所震撼,為周樂超和胡中輝身上的工匠精神所感染,紛紛表示,要全面、深入地報道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和高貴品質,推動形成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
擇一事,從一生,在勤學苦練中傳承“匠心”,這是對河南中煙南陽卷煙廠電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楊光露的寫照。楊光露借助創新工作室開展“創新藍海”“榜樣發展”“精英騰飛”等多項計劃,形成了“敢創新、能創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工匠團隊”。
在花都鄢陵,有一個靠果樹栽培育種和寫論文出名的“泥腿子”“土專家”,他以農民身份當上貨真價實的鄢陵縣林業科研所所長。
從業17年的馮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總工程師,除了榮獲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之外,還先后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
“從拿起焊槍參加工作,我已經在電力建設領域摸爬滾打24年”。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焊工教練、高級技師陳建平感慨的說到。
今年72歲的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趙留安從事烹飪行業已經整整60年。60年來,他都在為傳承豫菜精髓,發揚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堅持創新38年,就是覺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實實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談到堅持創新的動力,朱一斌這樣解釋。
”1996年,陳建平經過2年的學習,走上了焊工生涯,他始終牢記父親的話,手臂上的傷疤也見證了他20多年以來對焊接工作的執著與堅守。從學徒到熟練焊工,再到鍋爐焊接質檢員、技術員,從普通工人到技師再到高級技師、焊接技能教練……陳建平在師傅指導下不斷學習,在弧光閃耀中鍛煉,在焊花飛濺中成長。
似乎與焊槍結下了不解之緣,17歲的方剛小伙,第一次拿起焊槍便再也沒有放下,憑借鉆研與努力逐步成長為一名焊接技能專家。2020年12月1日,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走進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鄭州),走進中原工匠陳建平的故事。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在鄭州聯合啟動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河南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出席啟動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動啟動。
污水處理廠就像一座城市的腎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維護綠水青山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