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7日11:3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核心觀點: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恭禮認為,發展民營經濟不僅是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的實現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增加經濟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民強國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支持民營經濟在更大舞臺上實現更大作為。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強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要全面把握發展和民生相互牽動、互為條件的關系,通過持續發展強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通過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多有效需求。
經濟發展能夠解決民生建設“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是民生建設的源頭活水;而民生改善可以提升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激發群眾發展經濟的潛能與熱情。在經濟發展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效率、最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是民營經濟。
古今中外發展經驗表明,凡是經濟發展快、社會有活力的地區,民營經濟就發展得好、發展得快,并出現一大批優秀企業家、知名民營企業和著名產品。而民營經濟發展好的地區,那里的經濟社會也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改革開放后,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在促進增長、穩定就業、增強活力、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末,我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達22.1萬個,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58.3%;主營業務收入為30.6萬億元,占比達30.0%。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超過2500萬戶,對稅收貢獻超過50%,民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民營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0%,民營企業城鎮就業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率達到了90%,成為支撐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大幅提高,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在世界銀行公布的人均GNI排名中,2018年中國排名第71位(共計192個經濟體),比1978年(共計188個經濟體)提高104位。民營經濟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民營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就業,拓寬了稅收來源,增加了城鄉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民生發展水平也顯著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獲得跨越式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0年的0.1%提高到2016年的48.4%,中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0年的28.0%提高到2015年的94.3%;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很大發展,預期壽命2017年達到77歲,比1960年提高了33歲,嬰兒死亡率由1969年的82.9‰降低到2017年的6.8‰;貧困人口更是大幅減少,2018年年末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人,比1978年減少7.5億人,貧困發生率1.7%,比1978年下降95.8個百分點……這些民生成就都離不開民營經濟的有力支持。
發展民營經濟不僅是優化經濟結構、推進產業轉型的實現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增加經濟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富民強國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支持民營經濟在更大舞臺上實現更大作為。(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汪恭禮)
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十三五”以來,中央財政撥付地方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從2016年的135.67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36.07億元,全國農作物農業大災保險試點范圍擴展至500個種糧大縣。
” 除了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發力,“十四五”規劃建議還對縮小地區和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務、新舉措。縮小發展差距,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目的都是為了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事關孩子、房子、錢袋子等的惠民舉措,引人關注,令人振奮。這份邀請全國人民查收的民生“禮包”,堅持問題導向,回應民生關切,為廣大群眾的幸福“加碼”,是切實有效的“定心丸”,也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
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范圍”,事實上并非“首次”納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九條規定: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劉愛華:首先,要辨別普查員身份。
作為重要議題,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在交流中,總書記為多個領域“十四五”發展錨定方向,央視網《聯播+》特進行梳理,與您一起學習。
三集政論專題片《為了總書記的囑托——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過的貧困村脫貧紀實》10月2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黃金檔播出第二集《精準發力》。精準發力,需要耐心摸清家底,需要找出適宜路徑,需要切實取得成效,需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
重點民生實事建議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省委、省政府決定明年再實施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民生實事。登陸大河網民生實事征集專欄或者掃描《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電視臺、省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的民生實事二維碼提交建議。
重點民生實事建議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省委、省政府決定明年再實施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民生實事。登陸大河網民生實事征集專欄或者掃描《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電視臺、省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的民生實事二維碼提交建議。
來信請寄鄭州市鄭東新區正光路11號省直機關綜合辦公樓,省發展改革委綜合處(郵編:450018);或鄭州市經三路25號,省財政廳預算局(郵編:450018)。 信封左下角請注明“民生實事征集”字樣。
筆者認為,這一指示從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闡明了制止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提供了行動遵循。從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戰略大局考慮,必須堅決杜絕浪費糧食行為,形成全民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切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