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19:51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提到許昌,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曹操、魏都、三國等字眼,許昌是著名的三國文化之鄉,全國三國文化遺跡有五分之二在許昌。除此之外,許昌還有“花都、鈞都、藥都、煙都”和“陶瓷文化之鄉、蠟梅文化之鄉、煙草文化之鄉”的美譽。
9月11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智造之都宜居之城---高質量發展的許昌實踐”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九場。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許昌人民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良好營商環境成為許昌的靚麗名片
去年,許昌市生產總值283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475.6倍;人均生產總值63996元,是1949年的335.4倍。以全省第13位的土地面積和第12位的人口,創造了全省第4位的經濟總量。
改革開放以來,許昌市經濟總量1980年突破10億元,1994年突破100億元,2008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2014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其中,從1978年到2008年突破第一個千億用了整整30年時間,由2008年到2014年突破第二個千億僅僅用了6年時間,綜合實力實現躍升。
目前,許昌已經成為河南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競爭力居全省第3位,形成了1個超千億元、2個超500億元和6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全國重要的電力裝備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電梯生產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基地和發制品生產基地。
此外,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許昌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一天辦結,良好營商環境成為許昌的靚麗名片。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尤其是創造性地建立對德合作機制,累計簽約合作項目(協議)82個,落地項目(協議)25個,全省唯一的中德(許昌)中小企業合作區獲批建設。
上半年,許昌市民間投資增長15.2%,居全省第1位;前不久發布的2019河南民營企業100強中,許昌有10家企業入圍。
打造“15分鐘民生圈” 讓老百姓“開窗見綠、推門進園”
近年來,許昌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一系列金字招牌。2018年,許昌城市居民的宜居度、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均位居全省第1位。同時,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建設取得扎實成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
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經濟結構提質、生態功能提升、國土綠化提速、環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動”,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五年累計植樹造林55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6.03%、綠化覆蓋率41.2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75平方米,“開窗見綠、推門進園”成為常態。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全市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比2014年下降25.7%和24.1%,3個省控河流出境斷面累計達標率91.7%,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連續4年在全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如今,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場景,在許昌隨處可見。
每年省定、市定民生實事全部不折不扣兌現,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連年保持在70%以上。
2014年以來1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了貧困序列,4.4萬戶15.7萬人實現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3%。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目前已建成投用中小學校及幼兒園278所,累計新增學位16萬個,“入學難、大班額”問題有效緩解,教育綜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打造醫療服務、健康養老、休閑健身、智慧閱讀、便民服務等多個“15分鐘民生圈”,讓居民近距離享受便捷的購物、醫療、健身、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
毛尖、葉雕、剪紙還有淮濱泥叫吹……各式各樣的信陽特色非遺項目引人注目。
鶴壁因相傳“仙鶴棲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開放而又包容的城市。9月1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就“富美鶴壁 魅力無限”召開新聞發布會,這是“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三場發布會,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三農”建設情況。記者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