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西藏鄉村解碼:文明生態,致富小康

2019年09月14日16:37  來源:澎湃新聞

5034

  高原,雪山,美麗的布達拉宮,獨特的民族風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是西藏帶給人們最鮮明的暢想與印象。

  其實,西藏的景色與民俗之美,更多地是孕育在鄉村之中——腳步越是深入到鄉村細部,對藏地的印象解碼就越是豐富。

868

  金魯社區村貌。澎湃新聞記者 王國慶 圖

  牦牛與山羊悠閑漫步的山坡之下的西藏村莊里,平順而整潔的村道兩側,分布著規整而不失個性的藏式民居;院內,家家通水通電,戶戶有草有花;院外,垃圾桶、路燈有序而立,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這是日前包括澎湃新聞記者在內的“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的采訪團在山南市捕捉到的西藏山鄉之美。這些沉浸于鄉村肌理之中的文明與美麗,也正是西藏自治區近年來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農村的縮影。

  家園之變

  從人畜混居的落后村莊到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村

  立秋已過,全年日照近3000小時的藏南谷地山南,日間的明媚絲毫不輸“日光城”拉薩,驅車前往乃東區澤當鎮的路上,路過的鄉村圖景,依舊沉浸在藍天白云與綠草溪流相映交織的夏季美好之中。

  整理下院子,侍弄好花草,走出家門,打掃完門口的硬化路,44歲的山南市乃東區澤當鎮金魯社區村民頓珠次仁坐在了路邊的樹蔭下。身后的門楣上,大紅色的“十星級文明戶”榮譽牌匾閃亮而醒目。

  正和鄰居家紡線的老阿媽聊著天,一只足球從眼前滾過,村里的孩子們成群結隊地追逐而來,寧靜地街道上,留下一串稚嫩的歡笑聲……

870

  村里的孩子們。澎湃新聞記者 王國慶 圖

  頓珠次仁也跟著笑了起來。臉上掛著幸福與滿足起身,隨手拾起腳邊的垃圾,丟進不遠處的垃圾箱之后,散步前往村部。他已經和其他幾個要好的村民約好了,一起到書屋看會兒書,傍晚還可以在廣場跳會兒舞。

  這是頓珠次仁的閑適午后,也是金魯社區的日常生活瞬間。

  澎湃新聞記者從金魯社區了解到,這個平均海拔3700米、共有190戶、790人的名不見經傳的西藏小村莊,在2006年完成了易地搬遷,2011年被評為了“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村”,還在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目前人均收入達到了14877元。

  “我們村里通電、通網,水泥路全覆蓋,不用出門,在家就能接到干凈的泉水喝,已經人畜分離了,牛羊單獨圈養,村里還給我們每戶都買了垃圾箱。”頓珠次仁說。

  在建設生態文明示范村之前,金魯社區并不是現在這番景象。

  金魯社區黨支部書記拉巴多吉說,社區的三個小組分別處于甲溝、魯溝、金溝三處溝內,之間一條通車的道路都沒有,去一趟鎮里要走上一天的路,除了每年社區舉辦的一兩次活動之外,不少村民一整年都見不到面。“就因交通不方便,當時很多村民都不外出打工,收入全依靠農牧生產,但是原來的農田處在山溝里,基本都是小塊田地,干農活又很不便。”

871

  村民強巴群久夫婦。澎湃新聞記者 王國慶 圖

  村民強巴群久還對搬遷之前取水的往事歷歷在目,“那時候家里是不通水的,想喝水就要去泉眼挑水,路不好走,住得遠,要早上四、五點鐘就起來,趕著毛驢去泉眼那邊取水,一去一回要用一個上午。”

  為了改變村民的生活,改變村子落后的面貌,2001年,金魯社區的搬遷開始實施,2006年,完成了全部的搬遷。村民的生活,也在那之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水泥路覆蓋了全村,三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水塔,農田也得到了大面積的開墾和平整,為了方便村民務農,村里還購置了收割機等農機具。

  基礎的生活有了改善,村里的環境衛生和精神文明建設也隨之開展起來。拉巴多吉介紹,村里專門購置垃圾箱,實行統一的垃圾轉運,還訂立了門前“三包”責任制,以“雙聯戶”為單位,對家庭環境衛生進行“十星文明戶”評分,“年底,我們會召開社區大會,給‘十星’家庭頒發獎狀和獎金,對評分較低的家庭進行批評教育。”

  從2009年開始,金魯社區正式開始了“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村”的建設。村里的主干道硬化了,村落周圍的綠化帶形成了,垃圾收集設施修建起來了……金魯社區居委會主任白瑪達杰說,為了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村里每周五還被確定為“金魯智慧日”,組織集中學習,觀看相關影片,每月10日的“澤當清潔日”上,村里還會號召大家積極參與道路的清掃和綠化設施的維護。

  現在,村里牛棚和羊圈已經建好了,等到通了水、硬化了路面,各家的大型牲畜就可以集中圈養,“每戶可以分到有200多平方米,可以養五六頭牛。”白瑪達杰說,金魯社區的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即將實現了。

  致富之路

  從民主改革第一村到致富小康新樣板

  說起西藏最著名的村莊,克松村必是上榜的一個。

  這里不僅是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村莊,還曾建立西藏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個人民公社、第一個教學點,也因此被譽為“一塊紅色的土地”。

  車輛從省道轉向克松社區的村路時,路口高大的牌坊上,藏漢雙語醒目書寫著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已經向每一位來訪者訴說著這個村莊的獨特意義。

  克松社區黨支部書記邊巴次仁介紹,現在的克松村,不僅家家戶戶都通上了水和電燈,條條硬化路通到田間地頭,公交車開進了村里,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材等設施基本完善,通訊網絡、廣播電視實現100%全覆蓋,寬帶網絡進入了村民家。

869

  當地村民。澎湃新聞記者 王國慶 圖

  2014年,克松社區還投資了3988.4萬元用來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拓寬了村路,配套了給排水,建設了社區綜合辦公樓、居民綜合活動中心、民族手工藝展示廳,建起3700平方米的廣場,此外,還建設了運動場、停車場、庭園綠地,改造了民居的外立面。

  沿著干凈平整的柏油路,逐步深入克松村,兩側的藏式民宅座座窗明幾凈,有不少都是嶄新的二層小樓;路的一端,是克松社區的綜合辦公樓,里面不僅設置了寬敞有序的居民辦事大廳,院子里還停著若干輛供村民免費使用的農機;門外,花花草草的深處,是村民開起來的幾家小超市、茶館、飯店,不遠處,還有克松村的展覽館和村民休閑廣場……村子的欣欣向榮隨處可見。

  澎湃新聞記者還在走訪時注意到,不少居民家門口,都停著自家的小汽車。邊巴次仁說,現在,村里總共有102輛車,其中包括45輛運輸車和旅游車,其他的57輛都是私家車。車輛的購置和更換,也記錄著克松社區村民們從脫貧到小康過程。

  58歲的村民達瓦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從1986年貸款3000元買了第一輛手扶拖拉機起,達瓦開始了換車之路,而這也是他的致富之路。

  “剛結婚時,我只有一間房,所有的收入來源就是種青稞和養牛,日子過得很苦。”達瓦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是為了提高耕種效率,當時,恰逢村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通過賣糧食以及農閑時打工,他很快就還完了貸款,也決定了換車。

  緊接著,1989年,貸款、補貼加上積蓄,他買了一輛收割機。

  還完了收割機的貸款,并有了一定積蓄之后,2002年,達瓦買入了第三輛車——東風牌大貨車。隨后,他開始跑起了運輸,家庭收入也隨之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也成了全村最早的主要從事運輸業的人。

  再后來,達瓦又購買過中巴車、出租車,跑客運、搞旅游,發現來村里玩的游客不斷增多,他又看準商機,先后開起了餐館和商店。

  之后,達瓦又進入了建筑行業,承包了一些小工程,同時還從事起材料運輸。

  靠著一步步的追逐與發展,達瓦一家的日子過得愈發紅火。現在,他的家中走出了兩名大學生,唯一沒有上大學的二兒子也子承父業跑起了客運。

  達瓦說,他現在算是“功成身退”了,“現在的日常,就是照顧孫子,還有就是和村里人一起辦民間藝術團。”他也有了一輛7座的商務小汽車,這是只屬于他自己的車。

  邊巴次仁說,克松社區已經在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除了農業種植之外,運輸、外出務工、加工業,都是村民們的收入來源,村里還成立了11個合作社,全村242戶、872名村民,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9735.5元。

文章關鍵詞:生態文明 村民 致富之路 鄉村圖景 文明生態 西藏歷史 小康 示范村 三包 責編:張亞普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育先機 開新局】長江經濟帶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 經濟大家談 | 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深刻內涵

    新發展階段催生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要與時俱進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高度進行謀劃,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兩山”理念 建設美麗中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做到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密云關閉礦山,轉型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游、高端制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以上。

  • 聽他們講述藍天碧水間的幸福故事……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 聽他們講述藍天碧水間的幸福故事……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湖北是三峽工程壩區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也是維護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的關鍵省份,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三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局面。

  • 馳而不息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