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5日19:3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您現在看到的是甘肅省鎮原縣的萬壽菊種植基地,每年7月中旬到9月底,是萬壽菊的采摘期。金色的花田沿公路兩側鋪開,村民們正提著尼龍袋,帶著草帽手套,穿梭于花叢中忙著采摘。
從2017年起,鎮原縣把“花經濟”作為脫貧致富建設美麗鄉村的新型產業,通過“農戶訂單種植、公司保護價格收購”的方式,吸納勞動力,覆蓋貧困戶8200多戶。今年鎮原縣共種植萬壽菊7.33萬畝,預計畝產2.5噸以上,畝均收入2500元左右。
花若盛開,游人自來。每年秋收時節都有不少游客前來賞花,附近的農戶也辦起了農家樂,在游玩賞花的同時也能品嘗地道的農家小吃,古老的黃土高原也在“花經濟”的引領下綻放出新活力。
90后劉芳芳,大學畢業后返鄉,她堅信,只有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村生活才能更好,6年下來,“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讓1000多戶村民收入翻倍。
12月6日,農民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鋪村的溫室大棚里采摘火龍果。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農村部昨天(11月30日)發布,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30個整縣推進試點任務基本完成。近年來,農民合作社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面臨規范不夠、質量不高、指導服務薄弱等問題。
2020年11月29日,河南省尉氏縣邢莊鄉大廟楊村,一位村民在扶貧基地蘑菇大棚里采摘蘑菇。新華網發(李新義 攝) 2020年11月29日,河南省尉氏縣邢莊鄉大廟楊村的村民在位于本村的扶貧基地的蘑菇大棚里收摘蘑菇。
2020年11月,記者來到陜西西鄉白龍塘鎮。這親切而熟悉的味道,開啟了我們尋訪甜蜜事業的一天……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11月25日,記者走進賀蘭縣常信鄉寧夏豐植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花卉產業園,只見大棚里栽種著各種顏色的蝴蝶蘭,工人們正在澆水、鋤草,整個花棚里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有了云棚系統根節點,遠在山東壽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園便有了數據支撐,農戶不再依靠經驗種田,而是依靠精確的數據種田。除了云棚系統試驗區,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還布局有智慧網格試驗區、都市農業試驗區,涵蓋多種作業場景。
11月17日,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弦山街道辦事處椿樹崗村,天隆農業專業合作社社員正在收獲西蘭花蔬菜。該合作社從今年8月開始,引進種植西蘭花蔬菜,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畝均收入可達到4000多元,吸納當地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初冬的清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裊裊炊煙從屋舍升起。10月29日,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的編織工作室,李明鴿(左)輔導村民做手工編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