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9日10:40 來源:東方網
韓國時間9月19日凌晨5點,"華城連環殺人案"依舊高掛實時搜索榜首位。這起30年懸而未果的惡性案件,牽動著太多人。
據韓國SBS新聞的最新報道,韓國警方鎖定的特定嫌疑人李某,現年56歲,目前在釜山監獄服刑。今天上午9點半,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將召開記者招待會,對事件經過,嫌疑人等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根據韓媒掌握的資料,1994年,即華城連環殺人事件最后一起案件發生后的第三年,李某在忠北清州強奸并殺害了妻妹,被判無期徒刑,鋃鐺入獄。
案發當時,20多歲的李某妻妹來到他們家中做客。沒想到,李某和妻子發生爭吵后,妻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隨后,李某的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喂其吃安眠藥,強奸,隨后用鈍器殺害,遺棄尸體——和華城連環殺人手法有些相似。
目前,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根據警方保管的第5、7、9次事件受害者衣物上殘留的DNA,與李某進行匹配測試,發現完全一致。
為了加快破案進程,韓國警方決定,除第8起模仿案件之外,將從第2、3、4起案件中提取DNA,最快將于今天交給國立科學調查研究所進行分析。
警方的消息發布后,韓國《京鄉新聞》第一時間電話連線曾在此案中擔任搜查組組長的前任室警察署署長河升均——他是追蹤該案件時間最長的刑警,也是電影《殺人回憶》中宋康昊飾演的角色樸斗萬的原型。
電話中,這位73歲的老人感慨萬千,稱自己是沒能捉住真兇的"失敗者",也坦言,隨著調查的深入,他曾痛苦的想要"親手殺了那個罪犯"。
2003年《殺人回憶》上映后,他曾接受采訪時表示,"對10名無辜的生命及其家屬,以及在案發現場日夜奮戰的廣大警務人員來說,這不是'追憶',而是'噩夢'。"
1971年,河升均以巡警身份投入警察隊伍中,隨后在京畿道警察廳擔任30多年刑警一職。1986年12月,華城第四位年輕女性遇害,他由此正式涉入此案,開展調查。
80年代中期,沒有手機,也沒有閉路電視,韓國警方辦公條件也相當惡劣。河升均曾在不能洗澡,難以入睡的環境下,連續工作38天。他的部下還曾過勞倒下,至今半身不遂。
對他而言,堅持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憤慨"。河升均表示,當看到遇害的一名初中女孩,雙手雙腳被反綁,嘴巴被胸罩塞住,陰道還被插入圓珠筆、叉子、湯匙等異物時,他的憤怒和怨恨,絲毫不亞于受害者家屬。"說實話,我很想殺他。"
根據當時的刑事訴訟法,判處死刑或者無期徒刑的重大犯罪,警方必須提供嚴格的證據和證明。為此,河升均和下屬精心收集現場所有的蛛絲馬跡,整理的直接、間接證據和資料"數都數不過來"。
即便2006年初退休后,這些懸案還在他心中縈繞,揮之不去。他還如過去一樣,繼續打聽嫌疑犯下落,搜集證據。"我一聽到全國哪里發生性暴力惡性事件,都會聯想到華城。我想,我一生都在想這件事。"
根據目前警方公布的消息,河升均表示,雖然特定嫌疑人已經鎖定,但他認為,這還不能充分表明就是真兇。"當時有很多尸體腐爛了,采集的也不夠準確。我只能肯定的是,兇手是同一個人,手法完全一致。"
不過,河升均表示,根據他的調查和目擊者描述,50多歲的年齡區間較為吻合。"我估計的就是55歲到58歲。"由于目前韓國警方仍在調查中,這名鎖定的嫌疑犯真容是否會在今天公開,還是未知數。
2006年4月,"華城連環殺人案"訴訟時效到期。根據韓國的法律,2007年以前發生的殺人案件,公訴時效為15年。
對于這個富有爭議和關注度的問題,河升均態度相當強硬。他明確表示,對性質惡劣的罪犯,必須增加公訴時效。2006年初,河升均給華城案真兇的一封假想信中寫道:"得了癌癥的話,徹底治療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對你這樣的'社會癌癥',居然因為公訴時效就不能去治,不覺得奇怪嗎?"
1986年9月15日至1991年4月3日,韓國京畿道華城泰安一帶發生的10起婦女強奸殺人案,韓國上下陷入恐慌,"華城連環殺人案"由此得名。
受害者均在深夜的農田或小路遭遇突襲,隨后被自己所穿的絲襪等衣物勒死,下體還被塞入各種異物。年紀最大的遇害者71歲,最小的僅14歲,僅有一人僥幸逃生。
其中,第八次為模仿犯罪,兇手在第二年就被警方逮捕,被判無期徒刑。
韓國為此出動有史以來最多警力,各種調查記錄至今未被打破,不過真兇并未落網。
這個懸案也被列入"韓國三大未解謎案"。
2003年,韓國導演奉俊昊按照案發經過拍攝電影《殺人回憶》,被韓媒奉為"韓國最偉大的電影"。該片在中國也備受影迷推崇。
海外網7月2日電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華城李春宰連環殺人案歷時一年調查結束,警方2日公布調查結果,認定李春宰作案23起,殺害14名女性,并強奸、搶劫9名女性。7月2日,韓國京畿道南部地方警察廳長裴勇珠表示,向在李春宰案件中,因警方不合理調查造成的受害人致歉。
2019年9月18日,當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李春在的身份被披露后,整個華城都轟動了,當地人紛紛聚在一起,談論著當年發生的事情。而33年來公眾對“華城殺人案”真兇追查的持久關注與熱議,更是推動韓國司法體系中對“公訴時效”制度的改革的原始動力之一。
綜合外媒消息,曾被改編成電影《殺人回憶》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時隔33年通過DNA證據鎖定嫌犯。針對“華城連環殺人案”的調查,韓國警方當年累計動員警力205萬人次,調查21280人,對照指紋40116人等,創下各種偵查紀錄,然而,都沒能找到兇手。
據韓國SBS電視臺18日最新消息,韓國警方通過DNA檢測確定了30多年前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犯。“華城連環殺人案”曾被韓國名導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很多看過此片的網友表示,《殺人回憶》這部電影的結尾沒有找到真兇,整部電影氛圍和情節都讓人非常的壓抑,如今真兇被抓真是大快人心。
據韓國SBS電視臺18日最新消息,韓國警方通過DNA檢測確定了30多年前震驚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犯。“華城連環殺人案”曾被韓國名導改編為電影《殺人回憶》。
據韓媒報道,韓國“華城連環殺人事件”疑犯身份確認。據悉,“華城連環殺人事件”為韓國著名懸案,曾被改編為奉俊昊導演的知名電影《殺人回憶》,電視劇《岬童夷》、《信號》、《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