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30日0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30日,國慶檔最受關注的三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同步上映。近日,這三部主旋律大片同日開啟點映,提前上演“三強爭霸”局面。
國慶檔來了,《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能否達到預期,誰能領跑呢?
《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點映口碑有褒有貶
早在今年年初,很多觀眾就已經對國慶檔電影充滿期待。不管是題材還是陣容,《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都稱得上是“頂配”。
28日點映后,三部片子也收獲了一大波觀眾評價,口碑有褒有貶。從豆瓣影評來看,在《我和我的祖國》的評價中,提及較多的關鍵詞有:祖國、白晝流星、騎馬、陳凱歌、浪漫、導演、預告等。
在《攀登者》的評價中,提及較多的關鍵詞有:吳京、導演、感情、演員、井柏然、劇情、演技、配音等。
而在《中國機長》的評價中,提及較多的關鍵詞有:機長、張涵予、袁泉、歐豪、緊張、李沁、乘客等。
《中國機長》海報
此外,有不少人評價《我和我的祖國》“感動”。而后兩部電影的正面關鍵詞相當,評價有好看、緊湊、震撼等。
負面關鍵詞稍不同,《中國機長》的有“尷尬”,《攀登者》的有“莫名其妙”、“生硬”、“煽情”。
記者觀察到,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這一部分的爭議較多。在《攀登者》中,很多人的關注焦點是片中的感情戲,還有人稱“大片變成了愛情片”。而在《中國機長》中,爭議較多的是涉及乘客的片段,以及片中客串的演員。
《攀登者海報》
點映票房battle“機長”勝出
不過,從預售票房來看,今年的國慶檔應該不會讓人失望。《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電影自開啟預售以來,票房就一路走高。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9月29日,三部電影預售總票房已超過5.6億。
預售票房最高的是《我和我的祖國》,為2.46億。《攀登者》和《中國機長》分別為1.54億和1.71億。相比之下,《攀登者》的預售票房有所下滑,此前,其預售票房還領先于《中國機長》。
28日,三部電影在全國開啟大規模點映。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中國機長》也再次領先,點映票房5617萬,排片占比為6.4%;《攀登者》點映票房為4406萬,排片占比7.5%;《我和我的祖國》點映票房為1253萬,排片占比為0.68%。
中國電影票房截圖
而從上座率來看,《我和我的祖國》最高,為90.30%,其次為《中國機長》51.35%,《攀登者》為37.69%。
從年初的《流浪地球》到年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發現爆款電影的一個規律,多由口碑發酵而來,跟“有沒有大牌、是不是大片”關系并不大。
所以,哪部電影能夠成為國慶檔票房冠軍,還要讓口碑“再飛一會”。猶豫的觀眾,也不妨再等一等。
此外,除了上述三部電影,國慶檔還有《雪人奇緣》《丑娃娃》《親密旅行》等多部電影上映。(袁秀月)
”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斗,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駛向“十四五”新航程,擘畫發展新藍圖,當牢記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是真正的英雄。
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川青甘滇四省涉藏州縣和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云南的怒江州,占據了中國西部的大半版圖。只要56個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通過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決戰深度貧困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政府22日向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貿造成嚴重沖擊的背景下,中國發出擴大開放、倡導多邊主義的強音,無疑提振了全球推動經濟復蘇的信心。
作為G20的重要成員,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各國提供抗疫援助并根據G20共識積極采取行動。相信在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下,發揚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精神,人類必將戰勝病毒,驅散陰霾,迎來光明。
面對疫情挑戰,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克時艱、守望相助,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只有國際社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建設榮損與共的藍色家園,我們一定能奪取全球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14億中國人民上下同心、團結協作、頑強斗爭,充分發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眼下,各省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零增長”,在疫情榜被醒目標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零增長”沾沾自喜、松懈麻痹;更不要一看到有的地方出現新增病例,就認為那里防疫工作不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逢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都會“走親戚”——到基層看望慰問干部群眾,看實情、問冷暖、聽民聲、送祝福。每次春節考察,訪貧問苦、指導脫貧是習近平持之以恒的堅持,困難群眾是他心中最深的牽掛。
24場會議活動,7次外事活動,4次致電,3次重要指示,簽署6條主席令……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月里,習近平總書記的行程安排滿滿當當,凸顯出特殊時間節點的不凡意義。習近平的澳門之行,宣示著把“一國兩制”實踐發展得更好,把“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完善得更好,把特別行政區治理得更好的堅定決心。
25日下午,《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記者發現,其中包括足協致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以及明星微博出現知識差錯,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成孔子的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