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10:04 來源:河南日報
制圖/周鴻斌
□本報記者李林
7月1日,鄭州市民崔小姐留意到,手機上關于對一只龍蝦餐后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內容成為熱搜。當日零時起,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席卷”了國內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將成為生活常態,鄭州距離這條“常態”之路還有多遠呢?
“鄭州垃圾分類自2017年9月啟動,走過了近兩年的探索之路,與已經試點推行近20年的上海相比,鄭州還需快馬加鞭。”7月2日,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鄭州正在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今年9月將在教育部門發放上百萬冊的生活垃圾知識讀物擴大宣傳,今年年底前將出臺強制分類法規,并首先在公共機構實施強制分類。
全民總動員急需“先行者”
近日,鄭州市多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近千名志愿者聯合行動,爭做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垃圾分類不是一件‘小事’,必須有人先把事情做起來,逐步發揮帶動作用,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鄭州機關事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鄭州將逐步建立起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該局即是參與單位之一。
鄭州平均每個人每天要產生0.8至1.2千克生活垃圾,有統計顯示,如果不做分類處理,這些垃圾兩個多月就能“堆”出一座421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廈。
“不能坐等‘垃圾圍城’,行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更易于號召和執行垃圾分類,讓一部分人先行動起來,并不斷帶動其他人,更有利于加快垃圾分類的實施。”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鄭州市已撥發專項資金印制垃圾分類知識讀本,將在9月新學期發放至市內各幼兒園、中小學,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與生活方式改變的必要性,并在今年年底前,對所有鄭州縣市區(管委會)所屬的行政機關、醫院、學校全部實施強制垃圾分類。
對前端分后端合說“拜拜”
“現在不少小區的垃圾都開始分類裝箱,這是一種進步,但最終還是被一車運走,這種‘分’了又‘合’的瓶頸問題何時能夠徹底解決?”鄭州市民韓先生提出了疑問。
“鄭州市內五個區和四個開發區在5月底均已完成分揀中心的選址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運,屆時鄭州市垃圾分類將形成前端分類投放、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與上海相比,鄭州垃圾分類起步晚,但優勢在于可以借鑒更多更先進的做法。”鄭州大學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為做好垃圾分類處理,還應該建設靜脈產業園,通過靜脈產業的“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比如世界上最早和目前運行最為成功的靜脈產業園——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建立代謝生態鏈關系,可實現園區的污染“零排放”。
立法保障垃圾分類“提速”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實施,也為鄭州提供借鑒。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鄭州市的垃圾分類立法工作也一直在推進中,目前,《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意見征集,按計劃將在今年9月份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后出臺,在今年年底前頒布實施。
同時也有專家提出,鄭州市還應研究制定《鄭州市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處理補貼辦法》《鄭州市廢舊紡織物收運管理辦法》《鄭州市大件垃圾收運管理辦法》《鄭州市廚余垃圾收運管理辦法》等,引導和帶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③5
啥時強制分?年底!
《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今年年底前出臺,屆時,鄭州也將進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分完“一鍋燴”?不會!
鄭州市內五個區和四個開發區在5月底均已完成分揀中心的選址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運
●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會被運送到分揀中心內,廚余垃圾經過脫水后焚燒發電,有害垃圾專門存儲后交給有資質的企業處理,可回收物則由清運企業實現回收利用
●其他垃圾則不進入垃圾分揀中心,而是直接送往發電廠焚燒發電
不分會咋樣?罰款!
根據《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鄭州市針對垃圾不分類行為有罰款的規定:
●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對單位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對混合收集、運輸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或違法收集、運輸分類投放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對未按照規定分類處置生活垃圾的,處以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具體怎么分?四類!
鄭州的四個分類是: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上海目前實施的四個分類是: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除了稱呼不同,分類上也略有差異。上海的分類比鄭州更“細”,目前鄭州的分類方法還處在“粗分”階段,而上海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推廣之后,已經是在由“粗分”向“細分”過渡的階段了
6月24日下午,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云閉幕式在津舉行,本屆世界智能大會成果豐碩,通過“云簽約”方式,簽約項目148個,其中內資項目131個,總投資約809億元人民幣;外資項目17個,總投資約1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