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10:25 來源:人民網
表彰大會現場
人民網鄭州10月17日電 (楊曉娜、石國慶)值此第6個全國扶貧日、第2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河南省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17日在鄭州舉行。會上宣讀了《關于表彰2019年度河南省脫貧攻堅獎獲獎者的決定》,60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各界人士獲獎。
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孫守剛在會上指出,通過脫貧攻堅,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公共服務長足進步,群眾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提升了基層治理能力,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孫守剛強調,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必須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要深入細致排查“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摸清工作底數,找準薄弱環節,逐村逐戶逐項查漏補缺,切實幫到點上、扶到根上,確保到2019年底“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2020年底“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
孫守剛提出,要持續深入打好“四場硬仗”、開展“六大行動”、實施“四項工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加強金融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決避免扶貧工作中出現急功近利、短期行為,讓貧困群眾充分參與進來、持續穩定受益。要嚴把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退出關,嚴格執行貧困退出的標準和程序,扎實開展脫貧人口“回頭看”,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會上,李佩陽等5位獲獎代表作先進事跡報告。他們當中,有的是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貧困戶,有的是一心為民、帶貧致富的帶頭人,有的是嘔心瀝血、苦干實干的扶貧一線干部,有的是情系桑梓、扶貧濟困的愛心企業家,還有的是勇于開拓、銳意創新的敢為人先者。
中央第一巡回督導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黨組書記范小建,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孫守剛,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文慧,河南省政府副省長武國定,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李英杰分別為獲獎者頒獎。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朱良才,各省轄市分管副市長、扶貧辦主任,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分管副主任、扶貧辦主任,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在今天(19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中國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脫貧攻堅對世界具有積極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中國為加速世界減貧進程貢獻了力量。
繃緊弦、加把勁,錨定方向、再接再厲,克服各種挑戰,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 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同時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將繼續助力全球減貧工作,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國的脫貧攻堅戰,書寫了人類消除貧困歷史上的奇跡,不僅中國人民從中受益,對世界減貧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020年10月17日是第7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面對今年疫情災情對脫貧攻堅特別是就業扶貧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解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問題。
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年底,中華民族將歷史性地解決
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駐中國和蒙古國代表 馬泰奧: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月強調的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的倡議。
與會嘉賓就擺脫貧困與人類可持續發展、中國脫貧攻堅與國際減貧事業等議題展開探討,共享減貧經驗。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中國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對中國脫貧取得的矚目成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在采訪中表示,“中國的成功值得學習借鑒。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制度安排,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惦念貴州的脫貧攻堅工作。不光在何莊,在每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都成為脫貧不可或缺的“領頭雁”。
習近平:逐一研究細化實化攻堅舉措,攻城拔寨,確保完成脫貧任務。總體上看,脫貧攻堅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疫情沖擊是多領域、多環節的,但我國脫貧攻堅的基礎是穩固的,機遇也是難得的。
10月17日是中國國家扶貧日和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將在今年底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提前十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 同貝拉基什一樣,許多參會的外國駐華使節也紛紛點贊中國的減貧成就,希望分享中國減貧經驗,努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