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0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從1899年被發現之初開始,無數學者就為破譯甲骨文殫精竭慮,但到目前為止,相對能夠確定含義的單字只有1500個左右。
此前,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關注: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如今,征集評選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日期也即將截止,許多人感嘆破譯難度之大、獎金之高。
資料圖: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館藏的甲骨文珍品四方風。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那么,甲骨文為啥會這么難以辨認?
甲骨文的發現之旅
所謂甲骨文,是指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貴族在龜甲、獸骨等占卜材料上記錄與占卜有關事項的文字,也包括少數刻在甲骨上的記事文字。
一般認為,甲骨文發現于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偶然間,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開始搜求甲骨。
1903年,清末小說家劉鶚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錄《鐵云藏龜》,并在該書自序中明確指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1910年,羅振玉則在《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中指出,小屯甲骨“實為殷室王朝之遺物”。
1928年秋,確定甲骨出土地點后,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等人先后主持下,一群考古人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據稱,先后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此外,鄭州二里崗、山東濟南大辛莊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商代有字甲骨出土。
為啥它們這么難辨認?
不過,甲骨文發現之初,學界對它們具體含義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解讀成果。1904年,孫詒讓著《契文舉例》考釋出甲骨文字185字。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辭,商,長22.5厘米,寬19厘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國家博物館供圖
上世紀三十年代,唐蘭成功考釋出“屯”、“秋”等74個字。四十年代,于省吾考釋出“氣”、“歲”等幾十個字詞。此后對于甲骨文的釋讀已頗為不易。
經過學者們的努力,目前在已發現的5000個甲骨文單字中,經考釋能夠確認含義的甲骨文單字大約有1000多個。
甲骨文為啥難辨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蔣玉斌表示,主要是因為時間久遠,文字的形態和使用情況發生不少變化,“我們對當時的語言文字狀況和歷史文化面貌了解還很不充分,現在發現的文字材料也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另外,甲骨文中異體字很多,一個字可能會有好幾種寫法。例如‘孕’字就有好幾種寫法,腹中胎兒可以用寫得比較小的‘人’表示,也可以用‘子’表示。另一方面,不同形體間只有很細微的差別,卻可能是不同的字。”蔣玉斌舉例道。
他說,這都會給釋讀帶來困難,“目前對甲骨文已識字數目的統計,因為統計方法、考釋意見不完全一致,所以會有不同。綜合考慮,認為已識字在1200個左右、不到單字總數?的說法可能比較合適。”
破譯單字獎勵10萬
2016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了《征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很快引發關注。
圖片來源:中國文字博物館網站截圖
在這份公告中,館方宣布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
此外,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核后,可認定為承擔1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
據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介紹,經甲骨文釋讀專家委員會評審,入選首批征集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共2項。
其中,蔣玉斌提交的論證報告《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被評為一等獎;首都師范大學王子楊提交的論證報告《釋甲骨文中的“阱”字》,被評為二等獎。
甲骨文關鍵字破譯意義何在?
2019年5月,中國文字博物館又發布了《征集評選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重申上述獎勵措施。而本次征集成果截止的時間為2019年10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資料圖:武漢一高校教師采用甲骨文教學,圖為學生臨摹甲骨文的作業。王文 攝
24日,中國文字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征集工作即將截止,收到的稿件具體數量暫時還未統計,但應該不會太多,“畢竟甲骨文比較小眾。”
對甲骨文的破譯問題,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表示,一個甲骨文文字的考證,往往會牽涉到許多方面的問題,釋讀也是在前人基礎上論證出來的,甲骨文考證需要一代代學者努力。
“雖然未識字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名地名等,或者是出現次數很少的字。”蔣玉斌說,其中有一些是比較常用的、對理解文辭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字詞,“這些關鍵字如果考釋出來,對研究文字、語言和歷史文化的作用就很大。”(記者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