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15:40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10月26日,第二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逯彥萃 孫靜
金秋時節,群賢畢至;如意湖畔,“春潮”涌動。10月26日,第二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再次邀約天下英才。
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56名兩院院士、海外院士及國內頂尖人才,以及389名領軍人才和420名拔尖人才齊聚鄭州;涉及65個行業的近1.2萬家用人單位廣發英雄帖,人才需求超15萬個……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強調,河南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這次大會的召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的必答題,也是河南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必選項。中原大地的高質量發展,始終離不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的強力支撐。
乘勢而興——開放創新引才智
今日之河南,發展風頭正勁勢頭向好。剛剛公布的經濟“成績單”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生產總值增長7.4%,高于全國1.2個百分點,在經濟形勢下行的壓力下,呈現出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面對中部地區加速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河南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渴求人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中原大地充盈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氣魄、氣度、氣勢和熱情、熱盼、熱心。
26日早上,距離大會開幕還有一個小時,會場外已是“熱氣騰騰”,前來求職的人才排起了長龍等待入場。河南省農科院的博士后呂世杰說,他要替遠在德國的校友挑選一些合適的崗位。中午時分,不少展位還有人才前來洽談。當天,進場人數近6萬人,有千余名博士通過“綠色通道”落地河南。
會場內外。本版圖片均為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聶冬晗/攝 王偉賓/合成
透過火熱的大會現場,我們看到的是——
創新的突破。為了把招才引智大會打造成“不打烊”的人才招聘盛會,今年我省創新推出大會網絡平臺(2.0版),人才信息“秒上傳”,用人單位與人才實現精準對接;主動到高校資源聚集的城市開展專場招聘,把崗位和政策送到人才的“家門口”。與會者感嘆,“細節最能打動人,河南的人才服務工作方方面面都讓人心生好感。”我省第一次面向全球發布技術難題清單,以招標“揭榜”的形式從國內外征集先進技術團隊,借助外力解決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
更開放的合作。河南首次“組團式”引入高規格、高水平國際智庫團隊,14位國際臨空經濟專家加盟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際專家委員會;“與許昌的合作讓我深深感受到河南上下目標明確、態度開放、執行力強,雙方合作具有堅實基礎和良好前景。”多次來到河南的德國國防部前部長魯道夫·沙爾平說。
巨大的發展潛力。“現在鄭州已經有蓄勢騰飛、乘勢崛起的條件和難得機遇。”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說,未來,隨著高標準建設人才高地、打造創新創業中心,鄭州市將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強勁增長極。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再加上河南這些年已經形成的要素的集聚、人才的儲備、觀念的更新,都是鄭州乃至河南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重要因素。“我相信,隨著河南超常規、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推進,對中國實現現代化,河南會做出獨特的貢獻。”
拓寬舞臺——八方人才匯中州
大會開幕第一天,大別山區的信陽市舉辦人才政策推介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與信陽優質山水一樣讓人心動的是,“信陽英才計劃”帶來了豐厚禮包:對特別重大的科技項目,對信陽產業發展具有奠基性、戰略性、支撐性作用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最高可獲得1億元資助。
不光是信陽,鄭州、洛陽、許昌、新鄉、焦作等地方,紛紛發出“招賢令”,向各路賢才伸出“橄欖枝”。
在日前舉行的長春專場招聘會上,我省各省轄市均在會場設置了招聘專區,信陽市、許昌市的“請才分隊”更是先行一步,提前到東北的多所知名高校“推銷”用人單位、人才政策。
對于招賢納士,許昌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達了強烈的急迫感,“我們許昌有不少先進制造業企業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主動出擊,讓人才了解我們,才能吸引來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10月15日,祝文龍的“河南老鄉群”里熱情高漲,作為上海交大船建專業今年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他整個上午都在和大家討論來自家鄉的崗位信息。
當天,招才引智大會上海專場在交大舉辦,150多家企事業單位攜1.3萬個優質崗位赴滬攬才。祝文龍和他的老鄉們是最早入場的一批求職者,“雖然上海、浙江等有很多不錯的企業,但快速發展的河南依然最吸引我們,尤其是現在家鄉的人才政策這么好,我們都想過來試試。”
主動和誠意也帶來了回報。“參加這次專場活動,來對了,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河南漢威科技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李炎峰感嘆,公司原本期望最好的結果是能從上海引進15名專業人才,但僅用半個小時,他就收到了30多份高質量簡歷,“科技型企業遇到理工類大學,對接更精準,收獲也更多。”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僅在上海我們就吸引了三千多名高層次人才到場求職,人才素質很高。除了上海和長春,還要到北京、西安、武漢和廣州去舉辦人才專場,相信收獲會更多。”
人盡其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面對蓄勢騰飛、乘勢崛起的難得機遇,當前的河南該如何順勢而為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機遇,立足省情實際、揚長避短,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人才。
“我們的總經理、財務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分別是從國際知名企業的相應崗位上引進來的。”河南制造業的代表性企業鄭煤機的董事長焦承堯說,一個企業要發展,人才是核心。
一個企業如此,一個區域更是如此。區域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誰擁有了更多優質人才,誰才能在新一輪的競爭格局中占據先機。
對此,我省各地有著清醒認識,希望通過招才引智大會這個平臺為本地請回更多人才已成共識。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圍繞人才推出的積極政策、重大項目、重點措施等,也讓海內外英才感受到了來自中原大地熱切的期盼。
著力優產業,讓人才發展有機會、有空間——
緊盯推動高質量發展,鄭州明晰產業方向,突出項目帶動,強化精準招商,上汽集團、惠科面板、新華三、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地,科創谷、科學谷等重點產業平臺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家底”越來越厚,創新創業氛圍越來越濃。
許昌面向全球啟動“許昌英才計劃”,圍繞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新興產業有針對性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將人才引進與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協同推進,更通過對百戶重點企業、百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人才專題調研,摸清人才需求,做到人才引進更精準、引進來的人才都能才盡其用。
著力優福利,為人才干事創業解決后顧之憂——
通過去年的招才引智大會與省兒童醫院簽約的博士生李利鋒,向記者算了一筆福利賬,通過鄭州市的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她不僅擁有了事業單位編制,拿到了安家費和科研啟動基金。
已婚人才還在配偶工作、子女就學、醫療保障、戶口遷入、駕駛證辦理、居留簽證等多方面享受到了“一攬子”服務,“尤其是孩子轉學的事情,學校在10個工作日內就安排到位了,為家長解決了大問題。”
不僅保障跟得上,還要讓人才在事業上能發揮所長、有晉升空間。李利鋒的經歷同樣能說明這一點,這個剛入職不到一年的女博士,曾擔心醫院無法配備昂貴的實驗設備,但在醫院的鼎力支持下,她不僅擁有了高標準的實驗室,還獲批了2019年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真真切切觸摸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和舞臺。
河南的高質量發展,為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高質量人才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閃光的舞臺。“年輕人渴望的是事業,是施展抱負的天地,必須釋放人才的科研活力和動力,讓人才‘名利雙收’,才能真正讓人才在這里扎根。”省兒童醫院院長周崇臣說。
新的戰略機遇期,中部地區的發展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動機”。作為中部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省份,河南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機會更多、空間更足。
隨著我省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現代農業、5G等新領域、新產業發展迅猛。同時,我省的優勢產業制造業抓住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重構的契機,正在闊步邁向“河南智造”。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一場人才的盛會,匯聚起一股宏大的熱潮。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省上下掀開了絢麗出彩的新篇章。
如今,以國產自主中央處理器芯片(CPU)和操作系統為核心,湖南加快構建“兩個芯片、一個生態”產業體系。近年來,湖南重視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應用、移動互聯網等產業生態,助推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注冊企業1643家,產業用工人數超25000人……今年以來,廣西北海工業園通過“大招工”、“強扶持”、推建設等措施,有針對性的解決了企業在用工、融資、生產、出口方面的難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進一步破解企業出口產品送檢難的問題,廣西自治區、北海市兩級財政先后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352萬元建設廣西電子信息產品質檢中心,為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檢驗和認證提供了便利。
園區還積極落實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優惠政策,本年度已幫助解決企業高管子女入學60人次,確保企業人才在北海安心發展。為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北海工業園積極發揮投資對穩增長、促轉型、保民生的關鍵作用。
華為不僅與重慶簽約共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華為的各種產品還成為中歐班列(重慶)的主貨源……” “我們一方面鼓勵傳統企業加大對智能化產品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著力推動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從而有效牽引了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躍升。
瀕臨北部灣、三面環海、灘闊浪涌,廣西北海優美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游客,海洋為北海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一方面傳承“古絲路”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載新時代“一帶一路”的期許,北海正親歷打造“向海經濟”,書寫海上絲綢之路新華章。
瀕臨北部灣、三面環海、灘闊浪涌,廣西北海優美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游客,海洋為北海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一方面傳承“古絲路”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載新時代“一帶一路”的期許,北海正親歷打造“向海經濟”,書寫海上絲綢之路新華章。
2017年,北海工業園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70.7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電子制造業產值841.17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166.5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7.63億元,園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已占廣西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