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王曙群:從技校生到“大國工匠”

2019年10月28日14:19  來源:光明日報

5034

  【德耀中華】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

  2011年,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太空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太空之吻”,我國成為繼俄羅斯之后第二個掌握對接機構裝調技術的國家。這一對接機構就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149廠班組長王曙群帶領的團隊親手裝調的。如今,從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一號、從天宮到天舟,對接機構經歷了7次飛行試驗考核,圓滿完成13次交會對接試驗任務。王曙群已成為對接機構中國制造的“代言人”,當年的技校生成長為“大國工匠”。

  1989年,王曙群從技校畢業后參加工作,從事工裝模具的裝配和維修。1996年,廠里舉辦高級工培訓班,規定工齡10年以上的職工才能參加。當時王曙群才工作7年,廠里考慮到他中級工考試全廠第二名的好成績,破格讓他參加培訓班。

  1998年,對接機構進入初樣產品研制階段,很多工作都是首次,出現的問題讓人措手不及。“有時甚至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懷疑,到底能不能做出來。”王曙群說,當時,企業效益不景氣,為了解決難題,自己還經常加班加點,“錢掙得不多,家里也照顧不了”,家人免不了抱怨。

  王曙群還是選擇了堅守。

  對接鎖系同步性裝調質量決定了航天員能否在太空生存和能否安全返回地面,是交會對接任務中的重中之重。12把對接鎖的鎖鉤必須實現同步鎖緊、同步分離,這就好比在太空中“擰螺絲”。但試驗發現,分離姿態與設計要求產生嚴重偏差,而且這種偏差毫無規律可循。王曙群便和這個問題較上了勁。通過近一年的反復試驗、摸索,他發現,鎖鉤采用鋼索傳動在大載荷下鋼索會變長,張力會下降,導致鎖鉤無法實現同步解鎖。

  找到問題癥結,他馬上提出改變鋼索旋向以及對鋼索進行預拉伸處理的工藝方案,同時將判斷鎖鉤同步性的測量方法進行調整,一舉解決了困擾團隊近兩年的對接鎖系同步性協調的難題。

  航天器的管路密封如同血管之于人體,直接影響航天產品的生命力。在對接機構研制初期,采用熔焊技術制造的導管合格率僅為20%左右,管路多余物清洗合格率為77%左右。“必須攻克超細直徑檢漏管路制造這項關鍵技術,提高對接機構的可靠性。”王曙群暗下決心。通過50件試樣的焊接試驗與性能測試,他帶領團隊最終找到了最佳焊接工藝參數,還據此形成了企業標準《焊接質量控制辦法》。

  管路清洗也馬虎不得。為有效避免新的多余物殘留,王曙群成立專項項目組,通過數百次清洗方案和工藝流程的改進,提出了一種采用高壓、高純度氮氣驅動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在超細導管內多次高速往復摩擦的工藝方法,優化確定了“三步走”的清洗技術路徑。同時,結合新發明的專用清洗劑,提高干燥時間和溫度,確保清洗劑完全揮發。最終,該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跨越。

  在對接機構研制過程中,王曙群牽頭研發了50多臺套專用裝備,完成論文15篇,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是對接機構技術國家專利主要發明成員之一。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對接機構總裝班組的組長,王曙群特別注重培養鍛煉年輕人,帶領大家一起進步。他所在的班組現有成員17人,平均年齡38歲,多次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2018年,王曙群班組成為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唯一一個技師比例突破80%、雙師比例達18%的技能型班組。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是王曙群寫在工作室墻上的一句話,也是他作為一名航天一線工人的錚錚誓言。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8日 08版)

文章關鍵詞:王曙群 對接機構 太空 代言人 責編:林瑤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