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14:36 來源:映象網
“28110次列車,晉北站10道停車”,“28110次大車,尾部還沒有進標,抓緊往前帶了……”這是10月25日在晉城北車站運轉室里,運轉四班值班員郭建榮正在一絲不茍地指揮著行車場景。
晉城北車站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有限公司長治北車站管轄太焦線上的一個區段站,每天接發列車130多列,可以說是太焦線的調節閥,在這里換掛機車、組織技檢、貨檢、調車運用、抑塵等環節作業頻繁,18條股道的合理運用,全看這里的運輸組織。
在太焦線的大車司機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稱號——催大師,大家只知道他的工作地在晉城北車站,不見其人,只聞其聲,每到擾了一日的修煉成果晉城北站稍有停留,就得提起精神,實怕驚動了催大師,被催大師強大的內力給沖擊。
說得如此玄妙,催大師到底是誰呢?催大師其實名叫郭建榮,是晉城北車站運轉四班的值班員,其因在運輸指揮中善催、會催、能催、催得大車快馬加鞭、無法抵抗,所以得了此名。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大家忘記了郭建榮,崔大師的名號卻響徹太焦南北。
46歲的郭建榮,印堂寬闊,鼻梁高聳,唇薄齒厚,所以有著得天獨厚的“催人”基礎。印堂寬闊說明腦子容量大,轉得快,同時催起來還能產生共振的顱音;鼻梁高聳,氣暢音渾,不絕于耳;唇薄齒厚,語快嘴利,字正腔圓。再加上平日里的刻苦鍛煉,練就了一嘴好武藝,功力最為深厚的是“鈴”波微布、六脈神“鑒”。
“鈴”波微布,就是通過一部電話、一部閉塞機、外加一個對講機,排布車流、貨流。六脈神“鑒”,就是對客貨、運轉、裝卸、機車、車輛、工電供進行的工效進度進行信息組合和鑒定,加強協調組織。
郭建榮在值班員崗位上既有壓力,也有成就感。他每天都會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工作崗位,先熟悉一下站場的車流,機車情況,再到站調室了解一下編組線情況,為本班作業做到心中有數。作為一個車站的指揮者,安全暢通是前提,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內功”。
太焦線下行開車好壞車體是前提,安全暢通是保障,只有足夠數量的下山車體做支撐,均衡車體流做保障,才能保證每個線條的加密銜接。一個值班員要想掌握整條線的列車情況,就必須吸取“內力”,所以他善于日常加強與列車調度員的聯系,了解下行重車的情況,隨時掌握集配站編車情況,統籌安排上行摘掛機車,機車轉線,做到科學布局、科學鋪排。
郭建榮是個急性子,聯控列車司機完畢5秒鐘不見動車就急,始發聯控完畢10秒鐘聽不著全列啟動的列車聲音就急,整列到達1分鐘帶不進來就急,看似性子不怎好,其實在一個急性子的心中住著一個計時器,每一項作業都是有時間標準的,當他默念到時間已經充足,還沒有完成作業,他的集中電話——“鈴”波就要打出一波;一些作業需要多環節平行作業時,他的對講、電話等合體“鈴”波就要出招更快一些。
為了掌握各作業環節時間,郭建榮在信號樓掐過表,在現場寫過實,列檢40分鐘,貨檢35分鐘,一臺機車調頭7分鐘,兩臺機車轉線9分鐘,他都記在心里,運輸組織上想和他玩貓膩,很難辦到,誰想在時間運用上擠占,他一眼便可看出。從此他練就了六脈神“鑒”的功夫。在此過程中,他摸索出一套“上行快上輸、下行快暢通”的工作方法,保證了太焦線有條不紊的運輸暢通。
郭建榮心中裝的是標準,腦中盤算的是效率,嘴上發的是指令,每個班下來會說很多的話,別人總覺得多余,但是事實證明,多說一句可能快一秒,多聯系一下可能快一分,一組數字證明了他的話沒白說。截至2019年10月28日,他的班組實現了安全生產9015 天,每月生產任務名列前茅。
功夫不負有心人,郭建榮在值班員崗位上工作10年里,先后榮獲2017、2018年度長治北車站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先進生產者標兵等榮譽,2019年被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榮譽稱號。
“強基達標、提質增效”,這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是很多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但郭建榮卻在這個平凡而忙碌的崗位上做到了,他所在崗位的正上方“精心組織,安全高效”的八字標語也正是他這多年工作的真實寫照。(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