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6日19:04 來源:映象網
今天,一個悲痛的消息傳來:6日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悉,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桂珍老人于5日晚去世。據統計,今年已有10位幸存者陸續去世,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僅存81人。
11月5日晚,楊桂珍去世,享年102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82年過去了,風燭殘年的老人們日漸凋零,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世的幸存者只剩81位。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桂珍于昨晚去世,終年102歲。
“南京大屠殺暴行發生時,我20歲,日本人到處燒房子、殺人,我們只能藏在地洞里躲避追捕,我為了防止被日本人施暴,就用土灰糊在臉上。后來,為了躲避日本人,我們一家跟著同鄉跑反,途中日本飛機仍在炮轟。”——楊桂珍證言
一周前,楊桂珍奶奶身體不適,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還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和省人醫醫生上門慰問,未想老人這么快就離去。
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把無辜的中國人反綁雙臂槍殺后,擲入城郊池塘。(新華社)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進行了持續6個星期的罪惡大屠殺。慘案已發生82年,侵華日軍的暴行,歷歷在目,鐵證如山。
只是如今,那段慘痛歷史的見證者漸漸離我們而去。今年,已有10位幸存者陸續去世,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僅剩81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截圖
眾多網友在網上寄托哀思。有人說,他們這輩子都等不到道歉了。有人說,天堂沒有戰爭,沒有苦難,奶奶一路走好。還有人說,我們會永遠銘記著那段歷史,不會遺忘,也不敢遺忘。
社科院日本問題專家呂耀東為我們分析了老人離去對后人的警示。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傷痛記憶,隨著時間流逝,見證者慢慢離開我們。但是,他們的離去不該意味著忘記,反而該讓我們對那段傷痛更加銘記、更加強化。我們后人需不斷思考,為什么日本會侵略我們?為什么有這么多受害者?為什么要還原歷史?我們必須不斷挖掘過去,讓舊時的聲音進一步清晰。
日軍殺害中國人之后,又放上木柴,澆上汽油,縱火焚燒尸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我們無法改變老人不斷離世的現狀。但是每次離開都是一種警醒,敦促我們加緊對見證者所見、所聞的收錄工作。這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也是與時間賽跑的重任,畢竟,如果不抓緊時間,他們將帶著再也不可能回來的資料永遠離開我們。
最需要警惕的是,我們不應把目光僅僅局限于南京。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廣大土地上,掀起過大大小小的屠殺,平頂山慘案、旅順大屠殺,還有那些未來得及被統計進歷史的人間惡行。為什么我們總說南京大屠殺?一是因為南京大屠殺確實傷亡規模太大,二是因為,有些居心險惡的加害者故意把人們的目光集中于此,轉移視線,好忽視他們所犯下的其他罪行。
呂耀東動情地表示,希望相關機構再找找,好好找找,不光是保護南京的見證者們。我們中國廣大國土范圍內,一定還有那些分布在各地的幸存者在世。在他們離去之前,找到他們,記錄他們。他們的記憶需要我們爭分奪秒地搶救。
畢竟,他們帶著民族的記憶。一位老人的離世,不是一個人的離去,而是民族記憶的消失。
今年已有10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去世
至此,登記在冊在世的幸存者只剩81人。他們一生背負血淚記憶,深藏著中國那段最屈辱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輝煌,歲月流逝,他們逐漸凋零,但歷史不容忘卻,每一個中國人都該銘記!
映象網綜合海外網、人民網、澎湃新聞
中新網客戶端3月5日電(記者 張曦) 記者從武漢血液中心獲悉,截至3月4日,全市已有10位康復者連續兩次捐獻血漿。其中首位“二連捐漿
當地時間2月2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傳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在線發表一篇通訊,披露南京一起涉及11人的家族聚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揭示了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