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17:5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鄭州11月18日電(張毅力、實習生秦雙飛)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
溫國公,你聽:在司馬光廣場,來自實驗中學的千名學生正在誦讀經典《司馬光》。而你曾經就讀的宋朝官學私塾,如今是光山縣城關一小,也是鄧穎超紅軍小學,是河南省第二所紅軍小學。這個學校傳承和弘揚你的精神,每年都會培養輸送出數千名莘莘學子,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活動現場照片 謝萬柏 攝
你看:2019年11月16日,就在你誕辰千年后,家鄉光山縣的后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等各界代表齊聚光山,借先賢文化力量,弘揚司馬光文化。
“俯映長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光山是歷史古地,家鄉人民以你為榮。因你童年時期砸缸救人的機智故事被千古傳頌,光山故有“智慧之鄉”美譽。
到了近代,你的家鄉還是一片紅色土地。光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鄧穎超的祖居地,也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劉鄧首長和中原黨政軍機關的主要駐地,更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向戰略反攻的轉折地。在這里,走出了尤太忠、萬海峰、錢鈞等數十位開國將領。著名的“王大灣會議”就在光山縣磚橋鎮召開。
以文化人、照鑒未來。后人一直在加強文化傳承與創新,縣里成立了司馬光文化研究會,首發《司馬光砸缸》特種郵票,制作26集啟智三維動畫片《少年司馬光》,出生地寫進中小學語文教材,這些都飽含著光山人民對你的敬仰和懷念。
光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你的名字成為了家鄉的“名片”。在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上,通過司馬光故居、司馬光小鎮、司馬光油茶園、司馬光文化傳播學院等項目的打造,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司馬光文化的歷史和現實作用,推進文化與生態、文化與旅游、文化與教育等融合發展。2016年,“全面建設中國智慧之鄉”的奮斗目標,喚起86萬光山人民踏上新征程?!?/p>
光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度讓家鄉人民蒙羞,但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光山人民頑強拼搏、勇于創新,讓智慧之光照耀脫貧之路,2019年5月成功“摘帽”。主要體現在“六個精準”上做文章,在“扶志氣、扶智慧、扶產業”上下功夫,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在產業扶貧上,大力推廣“房前屋后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的產業脫貧模式,積極探索實施“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范工程。在鞏固提升上,堅持“回頭看”動態管理,不斷提高識別精準度,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在黨建引領上,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保障高質量脫貧?!?/p>
光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時代的光山更加光鮮,先后榮獲“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十佳縣”“全國健康扶貧示范縣”“全國電商消貧十佳縣”等20多個“國字號”榮譽。光山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3年位居河南省縣級城市第一,“光山藍”享譽中原?!?/p>
光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文化助發展,以發展促繁榮。溫國公,你看到了嗎?光山人民傳承和發展了你的優秀品質和寶貴精神,他們正在你誕生的這片土地上譜寫新時代的偉大篇章,智慧之“光”正在光山縣的發展和前進中綻放萬丈光芒。
在鄉愁民風文化振興的滋育下,光山縣的“鄉村振興”實踐,探索出了一條比較獨特的新路徑。
[平“語”近人]司馬光沒齒不忘的寶貴品質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