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15:5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近日,在陜西,大批候鳥飛臨,在濕地嬉戲覓食,寒冷的冬日充滿了勃勃生機。
隨著氣溫下降,陜西北部黃河府谷墻頭段出現了流凌回旋,河水挾帶著雪白鋒銳的冰凌緩緩流淌。天空中,鴛鴦、大雁、野鴨等候鳥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嬉戲打鬧,構成一幅動靜相宜的流動畫卷。在西安浐河邊上,愛鳥人士今年還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鸛和黑鸛的身影。
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理事 臧曉博:到了冬季,黑鸛在西安周邊還是比較常見。白鸛2012年、2014年、2016年三次來到西安,后來三年再沒有記錄。今年又有白鸛出現在西安周邊。
在陜西南部,商洛丹江濕地公園迎來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棲息,一群群白鷺時而在空中盤旋起舞,時而在水中覓食,時而悠閑地駐足水面,愜意地享受著冬日暖陽。近年來,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在這里棲息的候鳥種群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最早只是遷徙途經山東東營,2003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筑巢繁殖,至今累計繁殖達1954只。據東營市觀鳥協會調查,2017年有36對東方白鸛在自然保護區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種群達到57對,2020年東方白鸛已在城區周圍筑巢繁殖。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于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濕地生態系統三個“最”。行至一處濕地,隨行的保護區科研中心副主任王安東手指離岸不遠的小島:“那個可不簡單,有我們的專利。
今年11月以來,隨著大型涉禽鸛鶴類遷徙進入高峰期,遼寧錦州市野保志愿者參加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組織的環渤海地區鸛鶴秋季巡護活動。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錦州志愿者聯盟負責人余煉介紹,今年錦州市鸛鶴類遷徙的主要特點是種類多,種群數量大,遷徙時間較為集中。
在江西九江,通向吳城的永吳公路大湖池路段“水上公路”已成為網紅打卡地,被譽為“中國的馬爾代夫”。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萬-70萬只,其中有約占全球98%的白鶴、80%的鴻雁、85%的東方白鸛,江西九江因而被譽為“白鶴王國”。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只,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在吳城保護管理站的救助水塘,兩只東方白鸛——“卡卡”和“凍凍”,正在水塘里度過它們悠閑的午后時光。
11月3日,東方白鸛在唐山市曹妃甸濕地覓食。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魚蝦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曹妃甸濕地都會吸引大量南下越冬的東方白鸛在此停歇覓食。每年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魚蝦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曹妃甸濕地都會吸引大量南下越冬的東方白鸛在此停歇覓食。
黃河攜帶的泥沙在黃河口源源不斷塑造出新生的土地(攝影:東營廣播電視臺楊斌)洪水退去,大壩保住了,油田也保住了。黃河三角洲,荒灘變良田(攝影:東營廣播電視臺楊斌)1986年,尚海防在黃河兩岸輾轉六個學校讀完中學后,進入采油廠工作。
當日,江西省林科院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在萬年縣鄱陽湖畔放飛三只被救助的東方白鸛。今年4月1日,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在鄱陽湖畔的萬年縣梓埠鎮巡檢時發現輸電線路鐵塔上有一窩東方白鸛,其中一只成年鳥已經死亡。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在開展夏季水鳥調查時發現,一只小天鵝在湖中悠閑覓食。小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鄱陽湖區屬冬候鳥,每年11月前后抵達鄱陽湖越冬,翌年3月北遷。
近日,上千只東方白鸛飛抵安徽廬江縣黃陂湖濕地,和人們一起喜迎新春佳節,形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觀。在黃陂湖濕地,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正在水中怡然自得地覓食嬉戲,時而打鬧,時而飛翔,構成一幅美輪美奐的生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