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09:50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感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讓我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原來這一路上運送水源這么不容易。”……12月18日,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之際,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活動,走進了鄭州市七十三中學。
南水北調知識科普教育進校園
據悉,本次活動由南水北調中線干線鄭州管理處、河南水質檢測中心(水質實驗室)、鄭州市中原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管理局、鄭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警察支隊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保服務有限公司共同主辦。
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活動在七十三中學多功能廳舉行,主要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南水北調知識科普教育(介紹一渠清水背后默默守護奉獻的南水北調人)、南水北調工程安全宣傳、警務安全教育宣傳、水質取樣檢測實驗及活動留言合影。
來自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一線的水利工程師和公安干警參與了活動,與眾多學生及教師一起,進行互動交流,宣傳南水北調工程相關知識,并為學生答疑解惑。
在大課堂上,來自南水北調工程一線運行管理者為大講堂宣講。以“南水北調知識科普”為主題,和學生互動為主線,分為五個知識小節,進行普及南水北調知識,分析全球水資源狀況、介紹南水北調由來、南水北調工程知識、中線工程輸水建筑物的特征和數量,并過渡槽和倒虹吸輸水模型,來向學生們展示輸水形式。
科普教育最后,向學生們一一介紹,在確保一渠清水安瀾北上的背后,有默默奉獻堅守崗位的南水北調人,他們有工程巡查人員崗位特征:五年徒步繞地球一周,安全警務人員崗位特征:大家團聚時卻是最忙時,水質檢測人員崗位特征:守護好千家萬戶水龍頭,調度中控人員崗位特征:工程的“千里眼”,各崗位的主人翁通過講述的形式,描述崗位的工作特征和內容,與同學們互動引起共情,是通過他們風雨無阻的堅守和嚴寒酷暑的奉獻,將“南水”送到了千家萬戶,送到了我們的身邊。
鄭州市七十三中學500名學生及10余名教師,南水北調工程一線代表性作業人員,工程巡查4人,警務安保4人,水質監測4人,調度監控4人,運行管理者共計20余名、鄭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警察支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保公司代表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南水”已向鄭州市區累計供水15.17億立方米 供水范圍占全市總人口的85%
讓中線工程受益區人民喝上丹江口水庫甘甜清澈的南水,安全一直是南水北調工作的主旋律。
本次活動邀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保服務有限公司保安隊長為大講堂宣講員,以“工程保護,人人有責”為主題,宣講未經允許嚴禁入內、禁止危害南水北調工程設施的行為、工程保護范圍、水源保護等,強調大家都是南水北調的管理者,更是他的保護者。讓大家立刻行動起來,做好生命之河的守護者。
映象網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來,中線工程安全運行5年,向北方調水量超258億立方米,向沿線供水量近245億立方米,其中生態補水達21億立方米,中線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超過5859萬。
據悉,截止于2019年12月12日,目前“南水”進豫已超89.63億立方米,鄭州段工程轄區工程全長31.743公里,5年間,南水北調一路向北,分秒不停,已向鄭州市區累計供水15.17億立方米,“南水”已成為鄭州供水的主要水源,供水范圍占鄭州市總人口的85%。
當前全國水利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全面落實“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南水北調極大緩解了中國北方地區的用水之急,發揮了諸多社會效益。
本次南水北調公民大講堂的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眾面廣,普及南水北調工程知識,體現水資源管理“最嚴格”的要求,不斷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注和愛護國家工程的宣傳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方地區用水困難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在水資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豐。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江都水利樞紐考察,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情況后,再次關切節水話題,殷切提醒發人深省。
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等情況。民生為上,治水為要。近年來,習近平始終牽掛著我們的生活生產用水問題,多次在不同場合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求。
南水北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調水流量大、調運路程長、工程涉及面廣。為了攻克這些技術難題,近20年來,陸偉剛團隊先后完成了100余項泵站流道優化數值模擬研究,加工了100余個泵裝置流道模型并完成了相應試驗。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來到江蘇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在南通,習近平總書記還來到南通博物苑,走進我國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張謇故居陳列室,了解張謇創辦實業、發展教育、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
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等進行調研。從“江海門戶”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到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再到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江都水利樞紐,總書記考察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調研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建設和江都水利樞紐運行等情況。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聽取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介紹,對南通構建生態綠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關系少兒一代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把它做好。
離開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習近平來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在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習近平邊走邊看,詳細了解水利樞紐發展建設歷程和發揮調水、排澇、泄洪、通航、改善生態環境等功能情況。
13日下午,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情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注意節約用水,不能一邊加大調水、一邊隨意浪費水。
13日下午,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了解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和江都水利樞紐建設運行等情況。習近平感慨地說:“南水北調,我很關心,這也是國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