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12:23 來源:河南新農村頻道
好消息!“金環日食”來了!12月26日天宇將上演壯觀天象——日環食也就是明天!
好多不懂天文的小伙伴可能要問了
什么是日食?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月球位于兩者之間時就會發生日食天象。日食又分全食、環食和偏食,如果當天月球距離地球較遠,而太陽距離地球較近,月球的視圓面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陽,就會發生日環食。日環食發生時,天空中的太陽變成了一個圓環,金光燦燦猶如一只“金指環”。
嗯......好像有點抽象不要緊
來看日環食形成示意圖
不過,天文專家表示,本次日環食發生期間,我國全境只能觀測到日偏食,且越往南食分(月亮遮住太陽直徑的比例)越大。
根據這兩天空氣的能見度來看,許多小伙伴們可能要擔心明天的天氣如何,據河南氣象預報:
今晚到明天(26日),
冷空氣將攜大風帶我們沖出“霾伏”,
藍天再現!
為了方便小伙伴們提前做好準備,小編根據鄭州市+河南省東南西北四個縣的經緯度生成了各地日偏食觀看時間的概念圖,快來先睹為快!
觀看日偏食專家提醒:
1、日食不可以用肉眼直接觀測或是望遠鏡觀測,必須借助專門的濾光片或日食觀測眼鏡,否則會被強烈的陽光灼傷眼睛。
2、日常的墨鏡只能用于觀測日光下的景色,不能用于直接觀測太陽。如果要通過望遠鏡觀測日食,一定要在物鏡前端加裝巴德膜減光,切不可將望遠鏡直接對準太陽。
3、安全觀測日食的方法:日食眼鏡、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或者看電視、網絡直播;比如有趣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紙板扎一個小孔,在紙板的后方可以看到日食時太陽的形狀。
雖然日偏食
不及日全食和日環食般壯觀,
小伙伴也不必遺憾,
明年6月21日還會有一次日環食,
經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眼外傷專科李海波博士檢查,發現王女士的眼角膜上皮損傷,出現眼瞼刺激征,導致結膜水腫、眼瞼水腫、雙眼紅腫, 應該是眼睛受到了強烈的紫外線刺激導致的電光性眼炎。李海波博士介紹,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紅外線和藍色光是導致眼睛損傷的主要因素,這種損傷和太陽光在眼部的吸收總量密切相關。
這次的環食帶西起非洲中部,經過阿拉伯半島、巴基斯坦、印度后進入我國境內。這里需要叮囑的是,本次環食期間我國全境可見日偏食,但大家觀測時要注意,無論是環食還是偏食階段都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陽,需要佩戴專門用來看日食的太陽觀察鏡。
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
12月26日,我國全境可以觀測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越往南太陽被“吃掉”的程度也越大。在北京地區,初虧發生在12時53分,食甚發生在13時47分,復圓發生在14時38分,整個日偏食持續將近兩個小時。
12月26日,今年最后一次日環食在全亞洲登場,包括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泰國在內的大部分亞洲國家均能直擊這一奇觀。據央視報道,此次日環食從沙特阿拉伯開始,經過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阿拉伯海、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蘇拉威西海,最后在太平洋西部結束。
日食原理按照日面面積被月球遮擋程度的不同,日食大體可分為三種: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經印度南端、斯里蘭卡,進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最后結束于西太平洋上。
今天(12月26日)中午前后,天空將上演奇妙的日環食天象。在北京地區,初虧發生在12時53分,食甚發生在13時47分,復圓發生在14時38分,也就是說整個日偏食將持續將近兩個小時。
一場日環食奇觀將于12月26日現身天宇。日食發生時,很多人喜歡用手機拍照,對此,史志成特別提醒說,手機面向太陽的方向時,由于太陽光的光照強度過強,很容易不慎直視太陽光,造成眼部受傷。
新華社天津12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本月26日天宇將上演壯觀的日環食天象。天文專家表示,本次日環食發生期間,我國全境都可以觀測到日偏食,且越往南食分(月亮遮住太陽直徑的比例)越大。
1月6日,長春上空發生“日偏食”現象。1月6日,在哈爾濱松花江畔,“日偏食”景觀與冰雕交相輝映,美如夢幻。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這是1月6日在濟南拍攝的“日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