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7日16:50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在12月25日,鄭州發布繼續實施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的通知。今天(12月27日)鄭州擺脫了前幾日霧霾圍城之困,天氣轉好,人們紛紛出門,享受著明媚的陽光,不禁疑惑了,這是重污染天氣嗎?讓我們聽聽專家怎么說。
為什么在好的天氣情況下還要繼續實施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呢?
據河南省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介紹,重污染天氣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大氣污染物排放、氣象條件和二次轉化綜合作用的結果。
由于大氣混合層高度差異、風速濕度的不同,空氣中PM2.5濃度差異很大。通常情況下,大氣混合層的高度為2000米左右,若出現不利氣象條件,大氣混合層高度一般會低于500米,環境容量迅速減小,并疊加低風速、高濕度、逆溫等不利因素,在大氣污染物排放相當的情況下,PM2.5濃度可升高5倍,由平常的30多微克/立方米到150微克/立方米以上。
面對區域擴散條件轉差,即將出現長時間、大范圍重污染過程的情況下,提前采取應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積初期就把排放強度降下去,從而實現“污染削峰”,是重污染應急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提前1–2天采取應急減排措施,能夠更好地降低PM2.5峰值濃度。
所以提前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一方面可以使廣大市民提前做好防護,另一方面在環境容量減小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減少排放可以削低污染峰值,降低污染級別。
假如26號、27號略微改善一下,解除或降低預警等級,污染物增加了之后,下一步28號到31號肯定會更重。
這樣做是為了應對下一個污染過程,所以減排必須提前48小時開展,才有效果。只有盡早采取措施,大幅減少人為大氣污染物排放,才能抵消不利氣象條件造成的重污染天氣影響和危害。
2020年5月23日,北京再迎好天氣。在經過降雨的“洗滌”之后,空氣質量達到優等。戶外晨風徐徐,令人心曠神怡。在經過降雨的“洗滌”之后,空氣質量達到優等。在經過降雨的“洗滌”之后,空氣質量達到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