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致敬!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同樣是英雄!

2019年12月30日16:51  來源:央視新聞

5034

  2019歲末@央視新聞 推出#2019正能量天團#系列人物盤點。攝影師走遍大江南北,尋訪這一年曾溫暖過心靈、拯救過生命、捍衛過正義、詮釋過忠誠的人們,請他們走到聚光燈下,鄭重地為他們拍一組照片,用注目表達我們的尊重,感謝他們溫暖這寒冬!

  有人保家衛國

  有人救死扶傷

  也有人熱心公益、兼濟天下

  當后世撰寫這個時代的歷史時

  會把人類在消除貧困之戰中

  那些挺身而出并竭盡全力的人

  視作英雄

  吳玉圣:直播來扶貧

  蓋寶村曾因交通阻隔,宛如孤島

  村第一書記吳玉圣

  想出一個精準扶貧的辦法:

  以侗家七仙女作為形象大使

  從制作烏米飯、打糍粑、

  織布刺繡的生活日常,

  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琵琶歌

  用一個賬號在網上直播、

  制作短視頻

  將她們心中的桃花源

  帶進人們的視野

  朱有勇

  院士加入扶貧大軍

  只為農民能受益

  植物病理學專家 、

  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在他60歲那年

  離開他熟悉的校園和實驗室

  加入“扶貧大軍”

  在云南邊疆一個深度貧困的山村

  跟老百姓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這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村里33戶人家

  有31戶都跟著種了冬季馬鈴薯

  闞南忠為幫扶對象建一個人的小學

  從事教育工作已經近30年的闞南忠

  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在大山深處

  闞南忠為一位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的特殊學生專門建了一所學校并且主動送教上門盡管患有痛風,偶爾還要借助拐杖行走但他一直堅持著為了讓孩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張渠偉

  為不落一人一戶扶貧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他為四川達州渠縣

  143802名貧困人口脫貧

  130個貧困村脫貧

  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

  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

  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

  但他從不懼怕

  晝夜戰斗在攻堅一線

  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

  第一書記張飛

  通過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吸引游客和購買土特產品

  四川阿壩州小金縣

  在海拔3200米的云海之間

  退伍軍人張飛是這里第一扶貧書記

  網絡上,他稱這里為“忘憂云庭”

  通過拍攝短視頻和直播展現美景

  吸引游客和購買臘肉松茸等土特產

  張飛說:互聯網時代

  就是要用互聯網思維

  傳播我們身邊的故事

  陳立群

  支教扶貧分文不取

  陳立群從教近40年

  退休后,拒絕多家民辦中學的高薪聘請

  來到距離家鄉1400公里外的

  貴州貧困山區支教

  他分文不取

  還拿出20萬元設立獎教金

  支教三年

  他讓這所貧困山區的學校悄然蛻變

  2019年,全校885名學生參加高考

  561人考取了本科

  “有牛哥”楊正熙

  他是30年從洋洞村

  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

  為保留家鄉即將消失的農業物種

  他主動申請成為扶貧干部

  恢復當地牛、稻、魚、鴨

  共生共養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

  實現農民增收

  陳茲方從無臂青年到脫貧先鋒

  湖北恩施的陳茲方,先天無臂

  9個月大時父親病逝

  經過練習

  他以腳代手,洗臉刷牙,切菜做飯

  給突發腦梗的母親洗漱、喂飯

  此外,他還打理著一家網店

  將山里老鄉們

  經常賣不出去的優良土特產賣了出去

  他們舍小家、為大家

  風里來、雨里去

  斗嚴寒、戰酷暑

  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

  說盡千言萬語,目的只有一個

  讓困難群眾早日擺脫貧困

  謝謝你們的付出

  掃描圖片二維碼了解詳細事跡

  監制/李浙  主編/李偉

  視頻剪輯/關欣 馬一搏制圖/黃緒甜編輯/秦靜?央視新

文章關鍵詞:支教 青光眼 病情 民辦中學 無臂 張飛 吸引游客 致敬 李浙 學校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支教志愿者踢學生 東南大學回應:支教工作已被暫停

    據了解,視頻反映的情況屬實,涉事人系我校在云南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的支教志愿者,在該校擔任支教老師。思源實驗學校和南華縣教育部門正就此事進行調查。目前,該生的支教工作已被暫停。

  • 數據線聯通山海 紅蘋果香飄兩城

    資料圖片   ▲昭通市貧困群眾在昭陽區工業園區的東莞電子企業數據線生產車間工作。目前,東莞結對幫扶昭通6縣區到廣東就業的貧困勞動力27748人,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的貧困勞動力165440人。

  • 泉潤湘西拔窮根(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濟南與湘西的實踐證明,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是單向幫扶,而是雙向協作,走向互利共贏。據不完全統計,3年來,已累計有劉靜這樣的泉城義工400余名,從濟南飛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條“志愿服務參與精準扶貧”之路。

  • 支教老師在鄉村學校拍最美婚紗照 曾背80斤書上山

    侯長亮背著80斤重的捐贈書籍艱難上山的照片曾感動無數網友 ”  記者看到侯長亮與女友的婚紗照上,孩子們手里捧著的紅紙上寫著:走出大山,不但要走出物質的大山,更重要的是走出精神的大山。

  • 央廣網報道《遠山的回響》系列評論之一:鄉村教育 斬斷貧困的利器

    值此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央廣網特別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揭開獻禮建黨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們欣喜地發現:伴隨著貧困地區“舊貌換新顏”的,不但是基礎設施、鄉村面貌,還有最漂亮的鄉村校舍、朝氣蓬勃的師生,以及無數個“譚梓涵”充滿自信、猶在耳畔的朗朗讀書聲。

  • 【津云微視】你笑起來,真好看!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擺脫貧困的千年愿景即將夢圓。從“輸血”變“造血”,把“有限”變“無限”,天津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增強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方面下足“繡花功”。

  • 凝聚決戰決勝的強大合力——河南省脫貧攻堅系列述評之三

    在河南,有一種投身脫貧、扶危濟困的攻堅力量在匯聚,有一種助力脫貧、無上光榮的價值信念在傳遞,有一種參與脫貧、人人可為的巨大激情在點燃,脫貧攻堅真正從扶貧部門的“獨角戲”轉變為社會各界的“大合唱”。團省委聯合14家省直單位實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

  • 了不起!她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卻幫助籌建29所希望小學

    72歲的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  從大學生那里周秀芳得知貴州那邊還需要支教老師,與貴州那邊通過電話后,周秀芳中斷了旅游,返回寧波。學校最缺的就是老師,周秀芳還發動寧波的退休教師、教過書的企業家以及大學生來這里支教。

  • 兜里最少只有3.6元卻幫助籌建29所希望小學,這位奶奶了不起!

    72歲的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退休教師。學校最缺的就是老師,周秀芳還發動寧波的退休教師、教過書的企業家以及大學生來這里支教。如今,周秀芳已經72歲了,她說自己最大的收獲是“欣慰”:為眾人的支持欣慰,也為愛心的傳遞欣慰,她要繼續把“愛心搬運工”做下去。

  • 建設大美新疆,習近平強調這兩種精神

    9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遠在5000多公里外的浙江永嘉人戴豪杰,主動放棄了在福建順昌縣鄭坊鎮政府干部的工作崗位,來到新疆皮山、葉城鄉村學校支教。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