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火神山醫院工地的“鐵娘子”們

2020年02月07日17:00  來源:人民網

5034

  “在工地把口罩、帽子一戴,瞧那身把式,誰能分得清她是男是女啊?”

  在火神山醫院,有一群不太被注意的女工。一名火神山醫院工地的工友如此評價她們。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中國速度里有她們的功勞,歷史將記住這一群工地“鐵娘子”:“防疫巡邏員”“鋼結構專家”“物資后勤管家”,以及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女工……

  “凡事交給孫燕芳最放心”

  凌晨2點多到家,7點前必須起床。

  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這是中建三局現場疫情防控組組長孫燕芳的日常,她每天大約只能休息5個小時。

  圖為孫燕芳在工地工作。

  孫燕芳差一點兒就趕不回武漢。除夕,她剛和愛人、孩子抵達汕頭,當晚就接到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消息,這時汕頭也開始嚴控交通。1月27日,經多次協調,她終于拿到出城通行證。愛人不放心,親自駕車16小時,行程1280公里,一路向北,與孫燕芳一起逆行回到武漢。

  “火神山醫院大量施工人員聚集,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孫燕芳說,僅中建三局負責的區域,最高峰時施工者有四千人左右。工人在哪里,她巡邏防控的腳步就到哪里。

  孫燕芳和7名組員隨身背著口罩、測溫計、創可貼、酒精,舉著小喇叭隨時檢查,督促工人換口罩。

  “他們作業很辛苦,口罩臟了、破了、掉了,必須馬上補。每4小時,我要求他們必須換口罩。”平均一天下來,能補發口罩六七千個。孫燕芳估計,加上固定發放,每天要消耗口罩2.5萬副。

  除了每日對現場、辦公區、生活區三次消毒,孫燕芳還要舉著小喇叭,喊著工人們餐前消毒、洗手,給大家量體溫。“沒辦法,現場聲音太吵了,不吼聽不見。”孫燕芳說,每天現場工人都要檢測3次體溫。

  “師傅,吃飯了嗎?”,孫燕芳另外一個工作就是現場保供,給工人們提供四餐飯,早中晚加宵夜。為爭分奪秒,工人們吃飯也是不下火線。她說,方便面、牛奶、橘子和蘋果這些必須做到隨要隨有。

  “凡事交給孫燕芳最放心”,接觸過她的人都這么說。已在中建三局工作16年的孫燕芳,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工友們的安全,采訪時她還在安排醫院交接后續項目和工友們返回、隔離。對她來說,戰斗還未結束。

  “工地玫瑰”王曉紅

  如果說孫燕芳是鐵娘子版的“衛生員”,那么53歲的王曉紅則被譽為“工地玫瑰”。

  王曉紅在火神山醫院工地。

  “王曉紅啊,非常扎實哦!年齡比我們大,但公司每次有這種一線工作,她總是沖鋒在前。” 孫燕芳對記者表示,鋼結構專家王曉紅讓她格外敬佩,“她都不需要動員,總是第一個要求上前線,這次也是。”

  “沒有我們熱愛的城市,我們在哪兒安身立命?”王曉紅如是解釋為何第一時間就奔向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王曉紅在火神山項目鋼結構施工部分扮演了“主心骨”角色。王曉紅一到現場,中建三局的同事們頓時都像打了一針“強心劑”。從火神山醫院場平開始,王曉紅主要負責圖紙、技術、物資、現場等4大方面的通盤協調。每天上百個電話、只能休息五六個小時。2月5日,王曉紅對記者說,“確實在項目上很累……但為了病患者早日得到好的治療、有醫院住,我必須努力。”

  “我父母都是三局的,我是第二代了。而且我父親是一名軍人,對我從小都是用軍事化管理的。”王曉紅表示,“國是當頭,我們三局人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必勝!”

  讓她最感動的是工人師傅們,王曉紅說,“幾百公斤的構件我們都是肩扛手抬完成的。”為了勸工人師傅們戴口罩作業,王曉紅還寫了一首打油詩:“雖戴你到耳痛口邊紅,雖戴你到頭暈眼鏡霧蒙蒙,戴著你發聲被阻隔,大聲吼來嗓子疼,本是搶工爭貢獻,口罩務必戴始終,要學習白衣堅持戴,齊心協力抗疫情。”

  15歲就入行,從業30多年,全國各地10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都留下了她的身影。王曉紅不僅是“工地玫瑰”,還耐得住寂寞,精于算量工作,“快、準、狠”,是局里是有名的“金算盤”,而王曉紅對記者說,這輩子只想成為一個好工匠。

  “后廚大總管”馮欣

  “我好想家、好想好想寶寶……不過為自己在第一線而感到驕傲,能為我們大武漢盡一點綿薄之力是我的榮幸。”

  2020年1月31日,已奮戰了7天7夜的馮欣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馮欣和寶寶。

  馮欣是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科教文衛事業部的后勤綜合管理員。因為工人們作業是晝夜不息、分秒必爭,24小時作業, 馮欣也是一刻不得閑。作為火神山醫院項目的“后廚大總管”,她要負責人員協調、食堂場地協調、食材采購。保障現場四千多人及時吃上飯這一重擔,全部壓在她肩上。

  除夕那天,第一批緊急進場的1000多名工人開始施工作業。馮欣也帶著連夜征調的20名后勤食堂人員進駐工地,開始為工人們三餐和宵夜緊張忙碌起來。“上一頓飯剛結束,又開始準備下一頓。”她和小伙伴每個人都是24小時連軸轉。

  讓馮欣印象最深的是,2月2日凌晨2點,剛打包完現場2400份宵夜,現場臨時通知又新增進場1200余人,需要立刻準備3600人份的早餐。這可真讓馮欣急得上火。這個時間點,還是春節期間,怎么辦?馮欣挨個給所有認識的供應商打電話,但對方都表示來不及。她甚至想到了去網上團購,挨個給餐館打電話,“但那個時候沒人接單”。

  馮欣說:“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了,我就帶著廚師和幫工,臨時借幾個小火爐,一碗兩碗地煮面條,一次端幾碗,直到所有工友都吃完早餐。”為此,整個團隊又足足忙了一整宿!

  一天要接聽三四百個電話,半夜了電話依然響個不停。困了,靠在車上瞇一會……馮欣說:“為了咱們武漢疫情早點結束,我們拼了,再苦再累,也值了!”

  工地“鐵娘子”的故事講不完

  韓建英在中建三局負責項目招采工作。春節加疫情,讓招工的難度陡增。韓建英挨個撥打工友和家屬的電話,在她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們緊急馳援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

  除夕當天,該公司材料員湯麗華來到火神山建設現場,開始負責物資進場清點及轉運調度工作。這一天,她往返于風水電各類安裝材料堆場,連續6個小時滴水未進。

  除夕當天,胡菊生正在高速公路上,就接到了火神山建設現場的求助電話:“胡姐,現場急缺材料員”。3個小時后,胡菊生出現在火神山項目現場,一頭扎進物資清點工作當中。

  ……

  據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統計,自火神山醫院項目開工以來,共有18名“鐵娘子”出征。現場還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女工。網友評論說,抗擊疫情的功勛章里,離不開她們的貢獻。“疫情就是命令,建功立業,巾幗從來不讓須眉”“不知木蘭是女郎”。

  微博網友評論截圖。

文章關鍵詞:火神山 鐵娘子 王曉紅 孫燕芳 醫院建設 工地玫瑰 強心劑 金算盤 后廚大總管 耳痛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現在是12月了,看到這些依然想哭……

    抗疫期間 那么多感動的瞬間 溫暖著無數中國人 當前往武漢的物資運輸車 通過收費站時 當前往武漢的物資運輸車 通過收費站時 ”并向司機師傅敬禮 剛剛駛出收費站 祝他一路順風 那一刻,他們素昧平生 

  • 救死扶傷的排頭兵張西京:我無愧于醫生這個稱號

    11月9日晚8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此次報告會邀請了深度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人員,其中有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等。

  • 見證火神山醫院建設中的中國速度 尹典:這溫暖的力量瞬讓我把恐懼忘得煙消云散

    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尹典:這溫暖的力量瞬間讓我把所有的恐懼忘得煙消云散,我們連命都賭了,在火神山還怕什么呢?

  • 守衛火神山安寧和穩定 燕占飛:我是一名人民警察 我們不上誰上

    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此次報告會邀請了深度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人員,其中有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等。

  • 6000多項展覽要素全景再現抗疫大考

    展覽的總面積9000平方米,展線長1445米,展出照片1100余張、實物展品1000余件(套)、視頻45個,設計大型場景33處,互動項目18處,各類展覽要素總計超過6000項。當來到布置有14位抗疫烈士遺像的烈士墻前,王欣老人潸然淚下:“非常不容易,他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面對烈士遺像,他深深地三鞠躬。

  • 千余件實物重現武漢抗疫故事,參與者展覽現場淚目回憶

    疫情期間,武漢客廳曾被改建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專門用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癥患者,是武漢首批方艙醫院之一。“看到了很多我的好同行……”鮑敏盯著烈士墻上梅仲明、汪學慶、夏思思、彭銀華等逝世醫護人員的照片,紅了眼圈。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別樣中秋:別樣團圓家國情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別樣中秋:別樣團圓家國情 ”  春節前喻東原本跟在武漢的哥哥約定好,回老家與80多歲的母親團聚,沒想到這個愿望拖到現在也未能如愿。

  • 一頓遲到了8個月的“年夜飯”……

    ”   9月30日晚7時許,32歲的王志齊驅車從武漢回到河南商丘,和相離8個多月的家人團聚。武一力 攝  緊接著,王志齊又接到建設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和武漢經開區沌口方艙醫院建設的任務。

  • 今日,家國同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奠定國之基石,國護佑萬家平安。讓中國共產黨人擔負起民族復興的大任。首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攝)。“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 聞令而動,勇挑重擔(一線抗疫群英譜)

    “人民軍隊醫務人員牢記我軍宗旨,視疫情為命令,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武昌醫院率先開展病毒核酸檢測……  2月1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丹到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控制科擔任主任。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