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1日17:25 來源:重案組37號
(原標題:疫情下的兒童醫院:護士當起“臨時媽媽”,總結出一份養娃“說明書”)
作為武漢唯一一家接收新冠肺炎患兒的定點醫院,武漢兒童醫院在疫情發生以來已收治多個確診和疑似患兒。
在這些新冠肺炎患兒中,有幾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全家感染,只能獨自住院隔離治療,有的陪護家長也是輕癥患者,為了避免在醫院交叉感染,有條件的病區都實行單間隔離。該院呼吸科主任劉凡介紹,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診治、日常護理,患兒及家長的情緒安撫也是醫護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剛滿7個月的嬰兒樂樂全家感染,只能獨自住院,哺乳期的護士胡纖給自己的孩子斷了奶,在醫院給他當起“臨時媽媽”。還有患兒在送給醫護人員的信中寫道:“他們有著同樣的造型,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全身包裹著只露出一雙眼睛,雖然看不清他們是誰,但一定是保護我們、打‘怪獸’的超人。”
▲醫護人員正在照顧患兒。
特殊患兒無人照看,護士接替當起“臨時媽媽”
早晨7點剛過,胡纖從宿舍急匆匆趕往武漢兒童醫院呼吸科隔離病房,雖然還沒到換班的時間,但她心里惦記著病房里的樂樂(化名):“孩子起得早,我得提前去沖好奶粉。”
樂樂是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兒,1月31日上午住進武漢兒童醫院內科綜合隔離病房,當時他還不到七個月,尚未斷奶。當時接診的內科綜合病區主任了解到,樂樂的母親是中南醫院一名護士,在工作崗位上感染,作為密切接觸者,樂樂和外公外婆三人也相繼被確診,而這時,樂樂的爸爸還在國外。但好在,醫生診斷發現樂樂屬于輕癥患兒,病情較平穩,只是需密切關注病情演變。
兒童醫院有規定,被隔離患兒需要有一名相對固定、健康、無基礎疾病的家人陪護。樂樂的外公外婆把樂樂送到醫院后,因病情相繼加重住到了武漢市第七醫院,樂樂只能獨自留在兒童醫院。
面對還沒斷奶的樂樂,醫生護士們都覺得有些棘手,尤其不少年輕的小護士,自己還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寶寶住進來的第一晚,整個病區都能聽見他嘹亮的哭聲。”護士長陳小茜對樂樂的哭聲記憶深刻。樂樂年齡太小,突然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很沒有安全感,有些“認生”,加上身體的不舒服,只能用哭來表達。
陳小茜向樂樂媽媽問清他的生活習慣后,專門排了個班,三班護士輪流照顧他,成為他的“臨時媽媽”,給他洗澡、換紙尿褲、喂奶、哄睡。“3小時喂一次奶、換一次紙尿褲”“寶寶醒著時不喜歡躺在嬰兒車內,要抱著走路,陪他玩耍”“寶寶睡覺時會吵鬧、揉眼睛,需要抱著慢慢走路才能入睡”……這是樂樂床頭貼著的一份養娃“說明書”,是“臨時媽媽”們總結出來的一套方法。
▲樂樂的床頭,貼著一張養娃“說明書”,是“臨時媽媽”們總結出來的。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上周,樂樂從內科綜合病區轉到了呼吸科隔離病房,呼吸科護士長宋慶征求大家意見后決定,安排一位護士“專職”來看護樂樂,胡纖這時候自薦,“我來吧”。
“我和這孩子有緣”,胡纖說,自己的女兒也剛剛滿七個月,剛好比樂樂大一天,“我有照顧這個年齡孩子的經驗”。
抱起樂樂,胡纖不自覺地念叨:“來,媽媽抱。”
胡纖告訴新京報記者,剛開始時因為在家抱女兒習慣了說順口,但后來覺得這么說也對,自己本來就是樂樂的“臨時媽媽”,既然擔負起照顧樂樂的責任,就應該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
胡纖手機上有一個5人的微信群,里面有樂樂的媽媽和四位醫院的“臨時媽媽”,大家有空時會拿起手機拍些照片和視頻,讓在醫院治療中的樂樂媽一解相思苦。
自從進入隔離病房工作以來,胡纖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哺乳期的孩子被迫斷奶,只能在視頻里咿咿呀呀地沖著媽媽樂。“女兒出生后就沒離開過我,每天都是我摟著睡,現在我不在家,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吃得好,睡得安穩。”胡纖忍不住會掛念,尤其樂樂在她的臂彎里安然熟睡的時候。
但實際上能和家人聯系的次數非常有限,胡纖每天晚上下班的時間由樂樂睡覺的時間決定,往往都是在九點半以后,等她再回到宿舍,女兒早就睡了。
樂樂和自己的孩子一樣,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被迫和媽媽分開,胡纖對樂樂除了喜愛,更多了一份心疼,她不知道這疫情還要持續多久,但不希望任何一個孩子被卷入這場戰役。
在呼吸科主任劉凡眼里,所有醫護人員是這些孩子們的大家長,在她負責的病區,有19個疑似病例。經過治療,有的孩子確認沒有感染,普通呼吸道感染治愈出院時,家長幾次三番的鞠躬致謝,劉凡反倒覺得不好意思,“老話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們來了這里,就是把生命交給了我們,像對待自己家孩子一樣待他們,是應該的。”
▲工作一天后,脫下防護服、面罩的胡纖臉上壓痕累累。
鼓勵家長也是劑良藥
武漢兒童醫院是整個湖北地區較為成熟的兒童疾病診斷治療醫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劉凡介紹,在疫情之前,呼吸科就接診過病毒性的、支原體的等等各種肺炎,其中也不乏重癥患兒,所以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孩子的癥狀有別于成人,有些已經確定是肺炎的患兒,可能都不會有咳嗽的表現,但我們基本可以做到早期識別,去甄別出病情的變化。”
目前在院的患兒中,輕癥居多,治療多以霧化為主,對于護士長宋慶她們來說,這都是輕車熟路的工作,“但新冠肺炎的特殊性在于它傳播性強,需要隔離治療,這給患者,尤其我們兒科的患者家屬帶來不小的壓力。”
宋慶了解過每一位患兒的情況,發現大多數都是家庭型感染,“一人確診或者疑似后,作為密切接觸者,全家人都被傳染。來陪床的患兒家屬不少也只是家庭中的輕癥者,并非是完全健康的。”為了避免他們在醫院交叉感染,有條件的病區都實行單間隔離,家長們的焦躁和憂慮幾乎籠罩在每一個病房。
劉凡能感受到家長們的無助,她的每一次出現都如同救命稻草,家長們抓住后詢問著孩子病情的每一個細節,生怕有了疏漏。更多時候,交代完病情,劉凡要說上更多能夠讓家長們寬心的話,“這時候的一句鼓勵對他們來說是劑良藥,家長們情緒好了也有助于孩子病情康復。”
宋慶則感覺到,每一位患兒家長都渴望傾訴,他們擔心著眼前孩子的病情,也關注著在其他醫院治療的家人,心理壓力大。低齡的孩子身體不舒服,整夜地哭鬧,家人和護士們只能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去哄,去陪伴,“我們是家長的支柱,如果連我們都崩潰,那家長更沒信心了。”這是宋慶給自己打氣,也是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元宵節這天,隔離病區外的同事給宋慶他們送來了湯圓,煮好后,這些湯圓被分發到各個病房。有患兒家屬端著碗淚流得止不住,“他們太需要關愛了”,宋慶告訴新京報記者。
▲武漢兒童醫院呼吸科的醫護人員。
孩子盼戰“疫”勝利,媽媽早日回家
“她們有著同樣的造型,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全身包裹著只露出一雙眼睛,雖然看不清他們是誰,但一定是保護我們、打‘怪獸’的超人。”這是一位患兒給護士們寫下的一段話,相較于家長們的焦慮與不安,孩子們的情緒反而不那么緊張。
劉凡每次走入病房,都有孩子遠遠地就和她揮手打招呼;深夜值班的護士,時不時會發現自己桌子上有孩子送來的水果。“孩子們不知道我們的長相,但對這身防護服已經很親,有感情了。”
就算是7個月大的樂樂,現在也已經不認生,他乖巧地趴在胡纖肩頭,不哭不鬧,還常常被其他“臨時媽媽”們逗得咯咯直笑。穿著防護服的胡纖經常被累得滿身大汗,護目鏡里積攢的汗水多到影響視線,但樂樂出院回家后,她定會掛念這個孩子,這是段特殊時期的母子情分。
▲現在,樂樂已經完全接受了“臨時媽媽”們,他喜歡站在“媽媽”們的腿上,經常被逗得咯咯笑。
劉凡的微信上會收到父親發來的消息,讓她一定要做好防護,但實際上,今年72歲的父親,最近也一直在醫院工作。自疫情暴發以來,各科室醫生都被抽調到一線,已退休的父親主動申請上崗,在長江醫院內科坐診,接待普通病患。“說來慚愧,我哪有時間照顧他,都是他叮囑我注意安全。”劉凡告訴記者。
劉凡跟其他醫護人員一樣,也惦記著家人,惦記著自己的孩子。
女兒小方以往過年都要和外公、媽媽一起,但今年媽媽和外公都在醫院加班。疫情還在持續,小方不知道媽媽劉凡還會在隔離區奮戰多久,但每次收到媽媽報平安的信息后,她都會忍不住抹淚。在給媽媽的信中,她說,“愿某個寂靜的凌晨伴著初生的太陽你能卸下盔甲,退下鋒芒,脫去那件戰衣,手提樓下老爺爺的熱干面,然后叫我起床。”
在除夕這天,小方也為疫情中的人們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知道你的緊張,我知道你的難處,但是你背后支撐的那些人不僅僅是醫生,他們也是父母……雖然設施齊全,但那個全身防護服卻傴僂著腰,有點格格不入的人他是我的外公啊……還有我的媽媽,都說他們是黨員會沖上前線,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痊愈康復,也明白醫生的使命,可是我也希望她能夠平安。因為,我只有一個外公,一個媽媽。哥們兒,我把我的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
“謝謝您車長,您真的是太善良了。據當事車長,鄭州公交集團一公司四車隊279路公交車長巴翠介紹,當時她駕駛公交車行駛在路上。“當時看到她抱著孩子在那擦拭豆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去幫幫她。
在安徽省蕪湖市有一所民辦盲人學校,辦學41年來,培養了近萬名盲人學生。 蕪湖市盲人學校校長 席蔚菁 :我們在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不僅僅要教他文化知識,專業技能,還要教他生活自理能力,還要培養他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退役戰士李高偉走出營門 發現自己的妻兒 已經守候在大門外 帶著你的丈母娘來接你了。感謝祖國給我培養了 感謝祖國把你‘歸還’給 從軍16年
劉先峰夫婦告訴記者,女兒萌萌之前身體挺好的,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出現,當時她在學校暈倒后,還以為是低血糖引起的。
劉先峰夫婦告訴記者,女兒萌萌之前身體挺好的,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出現,當時她在學校暈倒后,還以為是低血糖引起的。
從秋季學期以來,線下培訓機構已紛紛復課。在中消協律師團成員、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看來,消費者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后,培訓機構應按照合同約定的課時、師資、費用標準履行義務。
網友@土根姐姐 是浙江寧波一位43歲的媽媽,她經常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一些自己與兒子日常互動的小視頻。
文中提到,44歲的單親媽媽周慧玲(化名)被男友騙走38萬,而網戀三年之久的男友王小坤竟是河北省唐山監獄的服刑人員羅榮兵。/受訪者提供 該報道中提到,2014年,周慧玲通過微信結識了自稱是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城建局副局長的“王小坤”。
文中提到,44歲的單親媽媽周慧玲(化名)被男友騙走38萬,而網戀三年之久的男友王小坤竟是河北省唐山監獄的服刑人員羅榮兵。/受訪者提供 該報道中提到,2014年,周慧玲通過微信結識了自稱是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城建局副局長的“王小坤”。
原標題:于歡出獄談“刺死辱母案”:后悔觸犯法律,只求媽媽不怪我 四年前春天的那個晚上,于歡用一把水果刀,刺死了辱母者。于歡:律師來看守所會見的時候和我提了媒體和網友的關注,我感覺,應該不會吧,有點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