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7日16:2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月1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提出了“春耕八條”措施,要求各地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
如何在保證防疫的前提下,科學有序地投入春耕備耕呢?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開展春耕應盡量采取分散式、錯峰式的作業方式,同時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自我防護。
防控期間農業生產具體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
小編劃重點:戴口罩,少嘮嗑,分時下地,分散干活;在大棚中進行生產要格外注意!
為了控制疫情傳播,很多農村選擇了暫時阻斷進出村莊道路,嚴格控制車輛、人員流動等防控措施,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為了確保農業農村經濟健康運行,各地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既要守住好身體,又要實現好收成。
· 為生產物資運輸開通“綠色通道”
受疫情影響,很多種植戶面臨著外地采購商進不來、本地運輸車出不去的困境。對此,一些地方出臺政策,如:福建永春出臺針對苗木銷售、香菇種植等民生項目的運輸通行管理辦法,制作《交通檢疫承諾書》為他們亮起交通運輸通行綠燈。
· 資金補貼聚焦春耕生產需要
在遼寧,相關部門下撥66.8億元資金支持春耕備耕。在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主要聚焦春耕生產需要。其中,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41.5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4億元,支持廣大農民購買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購置農機具。
· 專設站點防疫消毒
保障春耕的同時,疫情防控絲毫不能松懈。全國多地在鄉村針對來往車輛設置專門消毒點,在種植地不遠處對車輛及下地耕種人員進行防疫消毒。
△四川內江某消毒點,工作人員正對車輛進行防疫消毒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冬小麥已陸續返青起身,農民朋友們要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及時下田,做到防疫下地兩不誤。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鄭弘 武慧鋒
策劃丨關美璐
編輯丨何肖南
視覺丨邢程
辛勤耕耘,換來沉甸甸的收獲,讓大江南北處處呈現豐收景,讓華夏大地處處洋溢小康芬芳。改種優質品種,推廣綠色種植,放下羞澀帶著農副產品走上“云端”……廣大農民迎朝霞、頂烈日,奔波田間,拼搏出累累碩果。
秋天之美,美在怡人的風景,也美在豐收的喜悅。當前正是秋糧收獲的季節,祖國大地到處是豐收景象,廣大農民話豐收、享豐收、慶豐收,繪就出一幅醉人的金色畫卷。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
題:品味特殊時期的豐收味道——寫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辛勤耕耘在廣袤田野上的億萬中國農民,就是頂住壓力、奪取豐收的平凡英雄。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 習近平指出,當前正是秋糧收獲的季節,祖國大地到處是豐收景象。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 希望全國廣大農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明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看著自家田里水稻被收割機像理發一樣理成“寸頭”,何百平黝黑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克服疫情和災情雙重影響,荊州今年預計糧食產量達456.89萬噸,比去年增產約1.3%;水產品產量達110萬噸,與去年基本持平。
退耕還林原本是保生態、促民生的“雙贏工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的地方為突擊完成相應指標竟簡單粗暴地將莊稼一鏟了之,全然不顧種植戶的利益。明明是當地有關部門前期落實上級政策緩慢,錯過春季退耕還林關鍵時機,卻偏要在后期草草退耕、匆匆造林,如此“趕時間”無非是在自欺欺人,令好政策大打折扣。
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獲悉,截至5月底,河南省開展“861”金融暖春行動,已帶動金融機構發放低息貸款314.5億元,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6000多家。當前,河南省已推動23家大中型銀行及36家村鎮銀行、12家擔保公司、2家融資租賃公司等70余家金融機構參與,上線金融產品134種。
目前,全國小麥正陸續由南自北進入成熟收獲期,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農戶加大人員和機械投入,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各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恢復農業生產秩序,為今年糧食增產打下基礎。
河南滎陽市新田地種植合作社理事長 李杰:有了面積,產量才有保證,目前我們合作社,帶動周邊8個縣市,26000戶農戶。(總臺央視記者 王濤 高琳 王躍軍 王海樵 陳治銅 胡心竹 劉曉波 修治國 陳曉東 邢穎 韓勇 溫盛強 黑龍江臺 河南臺 湖南臺 四川臺 安徽臺 江西臺 新疆臺 云南臺) (編輯 單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