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8日18:29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欒姍 王延輝/文 聶冬晗/圖 胡楚云/視頻制作
2月28日下午15時,中歐班列(鄭州)首趟進口運郵班列順利抵達中鐵聯集鄭州站。這是繼2018年11月20日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運郵去程常態化之后,時隔15個月,迎來的首趟進口郵件班列,標志著中歐班列(鄭州)進口郵件試點全線往返貫通。
中歐班列(鄭州)首趟進口運郵班列雖“姍姍來遲”,但意義非凡。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運郵班列實現往返開行,意味著我省國際郵件陸路往返運輸通道全部打通,實現中部省份國際郵件利用中歐班列渠道直達歐洲、歐洲郵件直達河南的供應鏈閉環,這對河南提升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優勢,打造鄭州國際郵件樞紐口岸,推進中歐班列(鄭州)創新發展,豐富“陸上絲綢之路”建設內涵具有重要意義。
中歐班列(鄭州)運郵通道的雙向暢通,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歐班列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發揮中歐班列獨特優勢,全力拓展班列業務領域,確保國家開放戰略通道安全暢通,更好地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體現,也傳遞著河南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全力以赴恢復生產、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樞紐鄭州,天下通郵。我省十分重視中歐班列(鄭州)運郵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支持。自2018年鄭州順利成為全國第4個中歐班列國際運郵試點城市,并于當年11月20日開行第一列出口郵件班列之后,2019年12月5日國家又同意將鄭州鐵路口岸作為國內中歐班列進口運郵的唯一試點,從而使我省國際郵件出口、進口的陸路通道全部打通。
為做好班列運郵試點工作,省政府召開專題協調會進行部署,省政府口岸辦、省郵政公司、鄭州海關、鄭州鐵路局、鄭州國際陸港、鄭州市政府等有關單位,緊密配合,協同聯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班列平穩運行,主動與萬國郵聯及德國和沿線國家相關部門銜接,積極協調進口郵件通關、封存、運載等問題,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利用遠程協同、動態調整等方式,確保了運郵班列一路順暢通關、安全運達。
據介紹,這是中歐班列(鄭州)今年的第83班班列,也是2013年7月18日以來的第2843班班列。此趟中歐班列(鄭州)進口運郵班列從德國漢堡發出,搭載6896件進口郵件,均為進口小商品,包括智能手環-穿戴式智能設備、小型家用電器、家用工具、日用、數碼產品、玩具、兒童用品等。
鄭州是繼重慶、東莞、義烏之后中歐班列的第四個、中部第一個運郵試點城市。中歐班列運郵班列具有覆蓋范圍廣、運行數量多、開行時間固定、禁限寄種類少和不受天氣限制、時效性遠高于水陸聯運等特點,兼具時效性與安全性優勢,物流成本比空運的價格便宜約三分之一,同時解決了部分3C產品航空無法運輸、海運時效過慢的困境,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歐班列(鄭州)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確定的全國唯一的鐵路進口郵件試點線路,中歐班列(鄭州)國際運郵班列往返常態化開行后,可發揮鄭州區位和交通優勢,通過雙向運郵,將全國出口歐洲、中亞等方向的國際郵件在鄭州集疏,同時將德國、法國、波蘭等歐亞國家的進境郵件經鄭州分撥全國,將進一步穩定形成華中與歐亞地區鐵路郵件運輸通道,大大增強鄭州郵政口岸的集疏能力,進一步推動鄭州郵政口岸成為全國航空、鐵路郵政國際物流“雙核心樞紐”。下階段,隨著中歐班列(鄭州)進出雙向運郵業務全面展開,初步預計年運郵量可達5萬噸、1億多件。
業內專家表示,中歐班列作為聯通亞歐大陸的實體樞紐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在疫情發生的情況下,一直保持安全暢通,成為統籌應對疫情和經濟秩序恢復的一條戰略通道。中歐班列(鄭州)在全國率先恢復常態化開行、實現運郵班列往返開行,向世界傳遞出中國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恢復生產的決心,這對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是制造業的恢復生產,無疑注入一劑強心劑,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對外合作的不變承諾。
受航運、空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歐班列迎來外運高峰。今年7月份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了單日最高進箱量329車、單日最高發運量6列、單月開行量超過110列的成績。
受航運、空運供不應求以及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中歐班列迎來外運高峰。今年7月份以來,“義新歐”中歐班列實現了單日最高進箱量329車、單日最高發運量6列、單月開行量超過110列的成績。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集裝箱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 10月,搭載著82臺奧迪汽車的首列中歐班列“奧迪整車進口班列”,從德國不來梅哈芬港順利抵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新筑車站。
由荷蘭普羅梅地亞集團主辦的歐洲絲綢之路峰會日前在線舉行。面對疫情挑戰,中歐班列成為中歐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支撐。荷蘭GVT物流集團總經理羅蘭德·弗布拉克說,中歐班列成都—蒂爾堡線路自2016年正式開通以來,班列次數不斷增加。
28日,中國南寧到越南河內集裝箱跨境班列迎來開通運營3周年。當天下午15時,滿載各類日用品的中越跨境列車緩緩從憑祥火車站開出,去往越南河內,這是今年開行的第141列跨境集裝箱班列,中越跨境集裝箱班列運輸同比去年增長83%。
11月28日,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可滿足陜西地區70%的中藥材倉儲需求的關中中藥材物流基地正式運營。為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陜西在陜南、陜北、關中建設三個中藥材物流基地,同時建成15個道地藥材種植及初加工基地,形成產地加工,質量檢測、運輸配送、全程可追溯的全國中藥材物流生產基地。
?上千噸郵件有了新通道,每周二和周五,來自全國各地的國際郵包,搭乘著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重慶團結村站出發。它們將在約10天后抵達立陶宛維爾紐斯,再分撥至西班牙、法國等30多個歐洲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海運、空運受阻,中歐班列成為國際郵件應急疏運新通道,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方面,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這是10月24日在巴基斯坦拉合爾拍攝的調試中的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從吸引投資的大國到對外投資的大國,從出口大國到進口大國,從“市場換技術”到實現自主創新……一系列發展變化有力助推中國對“一帶一路”投資的增長。
來自陜西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共開行3167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已連續11個月蟬聯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全國第一。
“十三五”期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總體布局的“大寫意”,步入精謹細膩的“工筆畫”階段。 截至目前,中國已同138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開展了超過2000個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