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1日12:1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加強重癥患者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關鍵,目前,全國已調集11000多名重癥專業醫務人員匯集湖北武漢,集中高水平團隊協同攻堅。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也早已下沉到重癥病區進行臨床救治,同時總結經驗,制定和完善診療方案,其中就有一位重癥專家邱海波。
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邱海波一天內要跑三四家醫院,巡診危重癥病例,給出有針對性的診療建議。早在1月20日,邱海波就來到了武漢,起初面對這種全新的病毒感染,身經百戰的專家們感受到的是棘手。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因為每天不確定性非常多,我們不知道明天還有多少病人,而且我們也不知道明天還有多少危重病人。而且的確跟我們以前的病毒感染不同,它的過程比較隱匿,一旦出現癥狀以后,它可能就是致死性的,所以我一直說這是一個叫沉默性的低氧血癥。當時這種防護上的壓力也比較大,大家的恐懼心理也比較突出。
在重癥病房,邱海波不光是專家,還是臨床大夫。在一個個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在與死神一次次的較量中,找尋突破口和診療路徑。邱海波坦言,頭一個月摸索治療的過程是相當艱苦的。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不少病人給我們留下非常慘痛的教訓,就是說一插管,心臟停,這是我們以前沒有碰到的。提示我們這個插管是被延遲了,即使氧能維持,實際上組織是缺氧的,心臟有損傷,腎臟有損傷,我們就想是不是我們應該把這個關口往前走,氣管插入,就是前面無創通氣和高流量(氧療)的治療時期應該往前走。
俯臥位通氣,是邱海波和大家總結出來的對重癥患者有效的呼吸治療,但是要將插管的患者翻身,首先是個技術活,因為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種插管的脫落和損傷,同時,這也是頗有難度的力氣活。
俯臥位通氣治療,目前已經寫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白天臨床治療,晚上研討診療方案,這是邱海波這一個多月來的工作節奏。
在專家組成員夜以繼日地努力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經更新了六版,越來越規范的治療路徑體現的是中國速度。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可能四版(更新)到五版(的時間)是最短的,大概不到四天的時間。在這個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發的時候,我們形成一點經驗,馬上放到診療過程里,實際上這可能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40天前,邱海波剛到武漢時,那時的重癥病房一床難求。面對每天都在快速增長的重癥病例,邱海波和專家組成員建議,增加集中收治重癥患者的定點醫院,迅速擴充重癥病床,這個意見很快被中央指導組采納。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整個把醫院變成重癥醫院,以及調重癥的醫務人員。全國有10%的(重癥)醫務人員調到了武漢和湖北。我覺得這是對重癥病人的一種負責,從小的來講是一個醫生的責任,從行業來講是衛生健康的責任,從大的來講是國家的責任。我們應該把這些病人及時收進來,及時給予一個規范的治療,讓他們獲得一個最好的結局。
各地精銳醫療力量匯聚武漢,不同學科協同作戰,邱海波奔波在各個重癥醫院間,會診疑難病例,指導診療規范,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對ICU醫生來講,重癥病人在哪,你就在哪!ICU醫生是為重癥病人而生的,這里(武漢)有這么多重癥病人,那我就應該在這,我就應該堅守在這。
在最近幾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重癥患者在好轉,甚至出現了“床等人”的現象。
△武漢漢陽醫院重癥病房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我們在三天前去看的時候,覺得這些病人有可能會變成危重。結果,我們前天去看的時候,這些大部分原來比較重的病人都會告訴我們,呼吸不憋氣了,氧合(指數)也好了。最近應該說,大家的心情變得越來越陽光了,就像這個天,春天來了一樣。
(總臺央視記者 葉奐 任梅梅 聶繼承)
(編輯 鄭立恒)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有12名紀檢監察干部受到表彰,其中有4人已英勇殉職。3月13日凌晨4點半,連續47天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朱建波,因過度勞累突發疾病犧牲,生命定格在45歲。
武漢重癥病例“清零”后,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教授離開戰斗了99天的武漢,奔赴黑龍江繼續戰斗。
對于媒體“一月白頭”的報道,邱海波一再解釋說,“沒那么夸張”“明顯是曝光度問題”。作為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邱海波,從1月19日馳援湖北至今,已在前線奮戰近百天。其實,在武漢重癥患者集中收治的醫院,很容易“抓到”邱海波。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中藥血必凈注射劑對新冠肺炎患者效果良好。據邱海波院長介紹,血必凈發揮作用,首先是治療炎癥反應,防止細胞因子風暴。
“新冠肺炎本身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肺的損傷,它可以導致肺、腸道等多個器官的損傷,中醫藥在治療過程中可能起到保護作用。中醫藥治療對腸道炎癥發展過程的處理,對這次新冠肺炎引起的肺以及其他器官的損傷,可能是有保護作用的。
加強重癥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關鍵,目前,全國已經調集11000多名重癥專業醫務人員匯集武漢,協同攻堅。在最近幾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重癥患者在好轉,ICU開始出現了“床等人”的現象。
這些天,他幾乎一直泡在武漢各大收治重癥患者醫院的“紅區”。“他超級熱愛這份職業,甚至熱愛都不足以表達,這是他的命”,邱海波弟子、共事20多年的同事、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楊毅如是形容。在江蘇廣電總臺媒資庫珍貴的影像資料里,至今保存著好幾段邱海波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救治病人的視頻。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著名重癥醫學專家邱海波已經在武漢32天了。為了找到答案,邱海波和專家組其他成員一起來到武漢三家收治重癥病人定點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湖北,尤其是重癥、危重癥患者集中的武漢,再一次成為邱海波的“主戰場”。剛到武漢時,邱海波負責巡查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的3家醫院,重癥病房一床難求。邱海波一針見血:“重癥和危重癥的治療是當前臨床救治最關注的問題,如何降低病死率,如何降低輕癥患者向重癥和危重癥發展是醫療的關鍵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