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3日16:2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在家待了一個多月了,我特別著急。去年我們家剛剛脫貧,今年我還想出去打工,多賺錢,鞏固脫貧成果。感謝工作隊為我們聯系阿克蘇的企業,讓我們能夠出去務工賺錢。”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阿合雅鎮托萬克荒地村外出務工人員阿依古麗興奮地說。
與阿依古麗一同外出務工的,還有烏什縣308名農民工。他們在縣政府的組織下,陸續返回了阿克蘇心孜紡織有限公司、阿克蘇聯發紡織有限公司、阿克蘇華孚色紡有限公司等企業務工就業。
面對疫情防控與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重任,新疆阿克蘇地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提前謀劃復工復產與春耕生產,特別是貧困人員脫貧致富工作。他們主動出擊,多次與阿克蘇工業園區多家企業和外地企業對接,先后有組織地派出多批次農村富余勞動力前往企業復工復產,這讓貧困戶們笑開了顏。
多項舉措讓復工復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疫情突發后,一時物流停運。國電庫車發電有限公司540余名在崗職工及家屬工作生活在廠區,因為企業不能停工停產,疫情防控物資不能及時儲備調運,生產物資、粉煤灰廢料等物資運輸以及生活在庫車市的員工返崗均遇到難題。“我們及時將遇到的問題上報給庫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得到指揮部和相關部門的有效協調。”國電庫車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彥生說。
庫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第一時間調運364公斤消毒液、1000只口罩,為公司自行配備防疫物資爭取了寶貴時間。同時開辟綠色通道,確保公司購買的8噸柴油、167噸尿素、935噸石灰石等生產物資及時到位,避免因物資短缺而引起環保超標,或機組被迫減負荷乃至停運等不安全事件發生。啟動應急預案,為該公司運輸人員出具通行證明,保證運輸車輛正常通行。
2月25日,42名農村富余勞動力乘坐大巴從拜城縣直接開進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發區)。連續3天,拜城縣都采用這種包車形式,將298名農村富余勞動力運送到紡織工業城返崗務工,緩解了企業用工緊張局面。
縣公共就業局局長買買提·木合塔爾說:“我們采取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這種門對門、點對點的直達服務,有效降低了群眾返崗途中頻繁換乘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和次生交通危害風險,為復工企業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阿克蘇宏運彩印包裝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永光這幾天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2月26日,他通過網上招聘方式,順利招收到6名工人。他說,這得感謝政府線上招工的服務措施,否則企業想復工是辦不到的。
為幫助企業渡過招工難關,連日來,阿克蘇地區各地積極搭建用工調劑平臺、在線幫助企業發布用工信息,為企業用工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利用各種媒體廣泛發布用工信息,采取視頻選聘、線上招聘等方式,開展“線上春風行動”,搭建企業和務工人員“直達通道”。
加大對復工復產的幫助與協調
2月27日,溫宿縣商工局在縣委縣政府號召下向全縣正在復工復產的15家工業企業免費發放消毒液、口罩、測溫槍等疫情防護物資,累計發放價值8.2萬元的物資,為轄區內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物資保障。縣商工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白芳萍說:“溫宿縣規上企業27家,目前開工15家,開工復產率達到71.4%。1月份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07億元,同比增長25.7%,增速排名地區第一名。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縣委縣政府對企業的開工復工的鼎力支持和扶持。為積極應對疫情期間企業貸款難以償還的問題,我們積極協調金融銀行進行貸款延期,協調銀行和金融部門對農資生產企業進行上門服務,同時對一些難以開工生產的企業,協調有關部門延期繳納企業的水費、暖氣費、電費和職工社保等。今天,我們給企業發放了防護物品,希望能夠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共渡難關,解決企業開工復工的燃眉之急。”
新疆烏蘇啤酒阿克蘇有限公司采購部負責人何峰說:“在疫情防控期間,縣委縣政府給我們贈送了免費的防護物資,我們非常感謝,這對我們復工復產起到了關鍵作用。”
烏什縣園區辦主任朱永福說,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各個企業的復產復工前的指導服務,嚴格按照統一健康篩查、統一崗位管理、統一分餐、統一上下班接送、統一住宿“五個統一”的要求,推進企業扎實做好防疫工作,做到兩手抓,兩手硬,確保兩不誤。
2月26日,烏什縣阿恰塔格鄉布干斯馬甫其村衛星工廠正式復工復產。一大早,鄉黨委派駐復工企業的駐廠員已經到崗,駐村工作隊幫助開展登記、測量體溫、廠區消毒等工作,為每名進廠務工村民發放醫用口罩。有序組織下,74名務工人員排隊進廠務工。
新和縣制定了《新和縣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嚴格落實企業復工復產評估驗收、分批安排企業返崗人員等措施,全面推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他們還配套建立分管縣領導包聯重點企業、相關縣直單位領導干部包聯其他企業、黨員干部派駐企業車間、黨建指導員“點對點”聯系企業黨員職工的責任體系,層層傳導壓力,逐級壓實防控責任。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對用工人數在50人以上的企業,在選派黨建指導員的基礎上,嚴格落實縣直單位黨員干部包聯企業責任制,“一對一”為每個企業輸送一名“監管員”和一名醫護人員,駐廠督促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復工復產讓農村富余勞動力吃了定心丸
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阿克提坎村的扶貧車間里,7名工人正嫻熟工作著。他們都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就地就近就業,在家門口上崗,拿到了每月1500元的工資。
阿克提坎村黨支部書記玉素甫·帕爾哈提說:“我們堅持一手堅決抓好疫情防控,一手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及時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疫情防控情況,指導幫助他們有序恢復農業生產,力爭將疫情對貧困戶全年收入的影響降到最小。”
庫車市阿拉哈格鎮央都瑪村是新疆區級深度貧困村,考慮到貧困家庭面臨的實際困難,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12名貧困村民已經來到蘇甫爾樂器廠上班。樂器廠負責人塔里甫·買合木提說:“現在需要制造100套樂器,發到烏魯木齊藝術學院,我們要加把勁,盡快做完。”村民加蘭木·買買提說:“工廠開工,我就有穩定的收入,可以買農資,而且工廠離家近,我還可以干家里的農活。”目前已有44名村民在這里上班,其中22名是村里的貧困戶,每月工資在1200元到3500元之間。
2月23日,烏什縣新疆振興園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人戴著口罩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一排排半開放式的暖圈打掃得干干凈凈。40歲的阿卜杜熱伊木·阿不杜外力家住烏什縣阿合雅鎮吐曼村,2015年到振興園牧業上班,當年他家就脫了貧。如今,他每月工資4000元,家中蓋起了安居富民房,配齊了各種家用電器,還買了小轎車。
振興園牧業負責人袁圓介紹,2月20日公司開始復工,通知就近的20名工人前來上班。其中11名是脫貧戶,為了工人的健康著想,公司采取封閉式管理,每天對工人測兩次體溫,宿舍進行兩次消毒。為減少人員接觸,要求工人輪流打飯,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03日 11版)
近日,中國文明網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其中寶豐縣王世杰入選此榜中的“助人為樂好人”。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計投入2.56億元,有效帶動39個貧困村、2100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廣東省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著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下甲鎮加西村,當地村民在采摘桑葉(2019年3月27日攝)。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2017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郝永紅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礎上,建起3個大棚,發展蘑菇產業。” 圖為左家灣村村民在郝永紅的大棚內務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記者 梁木)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