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運患者到雷神山 他們奔馳在凌晨1點的武漢街頭

映象網訊(記者 燕子丹 通訊員 朱之韻)2月10日,是華中阜外醫院醫療急救轉運隊到達武漢的第6天。從進入武漢,到融入武漢;從忐忑不安,到井然有序,華中阜外醫療急救轉運隊每天奔走在幫助新冠肺炎患者的路上。
夜晚,團隊的急救護士于風景,再次從武漢發回工作記錄。
2月10日,是我們團隊來到武漢參加急救轉運的第6天。
一天比一天忙碌的轉運工作,我們已經完全適應。這幾天,我們看遍了武漢凌晨和深夜的樣子,它雖寂靜,但并不清冷。穿梭來去的救護車,給它注入希望。
幾天的磨練,我們已不再害怕、不再緊張、不再手忙腳亂,穿脫防護服的速度,也比最初快上一倍。每天令到即行,迅速防護、快速出發,穿梭于武漢的大小街道,從各個醫院、社區轉運患者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
今天(10日)是我們到武漢以來最忙的一天。一共執行轉運任務4趟,從武漢的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把22名患者轉運到火神山醫院。每一次出動,最少都要3個小時。
當然,我們還不時的碰到緊急出動的情況。就像昨天(9日)夜晚,完成一天轉運任務,剛剛回到駐地,把自己丟到床上休整。指揮部又緊急發出集合指令:需要10輛救護車,將50名確診患者轉運到雷神山醫院。我們立即跳起來,準備物資,整裝出發。
這次我們團隊的轉運任務,不僅有5名(3男2女)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還有隨車采訪的央視記者。幾天來,我們河南省醫療急救轉運隊高效、嚴謹的工作,吸引了很多媒體的關注。這次央視記者要跟車采訪,全程記錄我們的工作。
在隊長蘇哥——蘇豐鳴醫生的帶領下,我們華中阜外醫院醫療急救轉運隊表現搶眼,操作動作規范、執行任務堅決、戰斗作風頑強,受到大家的一致稱贊。所以,央視記者到達后,領導直接指派我們團隊配合采訪。
根據指令,我引導央視記者正確穿脫防護服,做好其他防護措施。從接到任務出發,到10日凌晨一點半鐘,從雷神山醫院返回,央視記者一路跟隨我們團隊,現場拍攝、采訪我們接收病人、轉運病人、安慰病人、交接病人,一直戰斗在最危險的第一線,工作非常敬業。
這是一場全民戰斗,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力量,努力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
記得2月9日上午,原計劃沒有安排我們護士的出診任務,稍微放松的我吃過飯也喝了水。可是,由于隊伍里另外一名同志身體出現不適,隊長蘇豐鳴醫生通知我準備物資接替出診。
令到即行,是我們的做事準則。為以防萬一,趕忙讓蘇哥幫我找個尿不濕穿上。因為是第一次穿尿不濕,害怕不牢固,我又用膠帶在身上纏了兩圈。
每天,我們有很多轉運任務。不僅要從各個醫院轉運患者到定點醫院,也要從商業區、住宅區轉運患者。陌生的城市,一切都靠我們自己。急救司機常明亮可是立了大功,幾天時間,他已經記住了很多常走的路線,為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
為了穿戴防護服更便捷,也為了減少感染機會,在蘇哥的帶領下,我們集體剃了光頭。現在,我會時不時摸摸自己還不太適應的光頭。突然想到,我們家閨女會不會認不出光頭爸爸了?
這幾天,我體會到了不少“第一次”。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濕、第一次接受央視采訪、第一次剃光頭……
春已至,花已開,閃爍著藍色警燈的救護車,一定能帶給你們希望。
未來可期,每個人都不會放棄。
您在武漢抗疫一線戰斗,我們在后方做好服務。為了減少前方隊員的后顧之憂,根據河南省人民醫院黨委、華中阜外醫院領導班子的安排,院黨辦、工會到隊員家中逐一走訪慰問,深入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感謝他們的付出,送上真摯的問候,在后方給予濃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