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5日11:08 來源:中國日報網
當疫情爆發,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是“孤島”。1月以來,中國不同地區的網友以此互助互勵,而中國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進入3月,這句話則成為應對全球疫情的一句誡勉,抗擊疫情的“中國經驗”更是開始向全球輸出,一度盛行的“逆全球化”呼聲 “失語”了。
疫情的爆發,讓任何一國自身的公共服務——無論是資源還是公共支出都面臨了壓力。但所幸,疫情并未摧毀全球產業鏈,更給予了全球化新的價值視角。比如,在這場國際戰“疫”中,目前全球共有20多種新冠肺炎疫苗處于研發,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機構都主動“參戰”,這是全球化發展的“制度”優越性。
2018年至今,貿易戰與逆全球化主義,讓世界經濟走向了不確定性。人們擔心,新冠疫情的爆發與全球性蔓延會讓情況更糟。但如今看,事實卻相反。全球在抗擊疫情時展現的團結與互助一以貫之,而貿易壁壘政策則出現了脆弱性與不可靠性的一面。
中國成為抗擊疫情的典范。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先后表示,中國采取的有力措施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呼吁其他國家和地區向中國學習。
除了在抗擊疫情方面向全球提供范本之外,在經濟領域,中國還積極復工復產,為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提供動力。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積極推進有序復工復產,更是讓全球制造業產業鏈松了一口氣,在關鍵時刻體現了中國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穩定器”的角色。
據統計局數據,截至2月25日,全國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78.9%,其中大中型制造業企業達到85.6%,中國制造業500強復工復產率97.08%。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市場需求,絕大部分中國省份誕生了新的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能產量快速增長,雙雙突破1億只。
中國政府一邊控制疫情,一邊繼續關鍵商品的生產,一邊為中小企業“減壓”。在全球經濟恐將“失速”的危機中,中國的產業鏈“齒輪”,在努力提速。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工廠在管理體系、產能提升、技術品質控制等方面都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先進的地步,也充分展示給了世界各國。
疫情只是一次性沖擊,全球供應鏈的秩序早晚會恢復, 但對于中國這個“世界工廠”而言,我們更應當加看到的是,中國與全球之間關系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當全球疫情爆發,中國的穩定、容錯能力,以及像產業驅動齒輪具有的剛性與韌性,保障了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轉。
全球化發展的中國部分,與中國節奏,又進一步顯示了全球化經濟優越性。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存在,那么當下的新冠疫情,很可能真正成為一場全球性危機。而中國順應了全球化趨勢,并以此做大做強本國經濟與公共服務能力。這次疫情就像一塊試金石,它告訴更多國家的人們,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并強有力地支撐著全球經濟,中國的強大并不是威脅,而是人類發展的福音。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題:進取中國 博惠世界——從進博會看“雙循環”的全球驅動力 新冠疫情陰影之下,中國經濟率先企穩,中國市場持續回暖,給世界帶來穩定之錨。縱觀三屆進博會,經貿合作“成績單”步步高升,而“開放”是不變的承諾。
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適應新時代新階段的新特點和新要求,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堅實制度保障。我們要勇于聚焦解決深層次和體制性問題,不斷提升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成色”,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贏得美好的未來。
沈桂龍: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的姿態不會因為疫情沖擊、逆全球化而改變,中國踐行多邊主義的態度堅定不移。曲維璽:中國如期舉辦第三屆進博會,歡迎世界各國企業來搭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便車”,共享中國經濟恢復發展的紅利。
連日來,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一派忙碌景象,各個展館的搭建和布置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短短一年,從參展商變成投資商,這是進博會的吸引力,這場盛會正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三季度即將過去,來自各方面的進展顯示,中國制造業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也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貢獻。7月,為保持工業通信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工信部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深入查找和解決企業、行業面臨的困難和風險。
近日,金融資本研究平臺如是金融研究院發布了一份題為《新基建、新動能、新征程》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相關企業已經站在新基建的風口上,將有賽道升維帶來的增量機會,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貿易和貨物密切相關,在古典經濟學里,紡織廠里的羊毛和種植園里的棉花,構成了人們對全球貿易最初的記憶。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憑借強大的制造業能力,已經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在全球的貨物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
“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說明,中國經濟復蘇勢頭強勁,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吸引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變。
“開放、包容、創新”,是每一個來到深圳的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如果說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是我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邁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成立則是對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