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6日20:23 來源:央視網
3月的武漢,櫻花漸次開放。往年行人如織的景象未能出現,街道顯得有些冷清。熱火朝天的場面轉移到了線上——各個社區的微信群里,購買物資的消息持續不斷地刷屏,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接到消息,便出門統一購買物資再分發給業主們。這些在寂靜街道上穿行的“紅馬甲”,正為武漢增添無數暖意。
振臂一呼 應者云集
采購生活物資,這件在往常易如反掌的事情,對于今日的武漢民眾來說并不簡單。社區需要提前統計一家一戶的需求,再把采購清單發給供貨商,貨送到了,為了防止人員聚集,還得分組進行分發。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能順利進行。
2月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武漢市啟動實施“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在全市范圍內專項招募志愿者,一周時間就有超過7萬人報名。
武漢市江岸區球場街同慶閣社區居民劉放26日在平臺上看到自己申請通過的消息,感到很開心,“能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做點事,心里特別踏實”。
她就是這幾天在同慶閣社區大門處忙碌的十幾個身影之一,她和同伴們正忙著給小區居民分發采購回來的生活物資。幾十個裝滿物資的大號塑料袋堆放在門口,為了方便統計,志愿者們在袋子上寫好編號,一個編號就是一戶居民。
在群里“接龍”成為近來武漢居民每天必做的“功課”,居民們要在上一條匯總需求的消息后面加上自己的需要,再轉發出來,方便統計。
打開志愿者蔡飛的手機,這一天的主題是“調味料”,蒸肉粉、腐乳、生抽,再加上家家戶戶都必點的老干媽,志愿者們匯總出188份清單。
“這些年輕的志愿者真是不錯,”居民何學先說,“幾千條信息,我看他們每天都在忙。”他常常看到志愿者們凌晨還在群里討論當日工作的疏漏,第二天早上7點又開始安排工作,“我自己心里想他們哪里休息了呀”。
訂購的物資到了,志愿者們通知業主下來取貨,6戶為一組,一組取完再通知下一組,他們要從下午兩點半守到晚上八九點。
有的社區居民沒有報名參加志愿者,看到這群人忙碌的身影,他們也主動要求來幫忙。
陶芬看到社區的工作人員很忙,主動提出幫忙,卻被拒絕了。但她并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在旁邊等著。志愿者們見狀,把核對單子的任務交給了她。“因為今天菜的品種很多,涉及的戶數也多,能跟志愿者分擔一點,我們也會心安一點。”
攝影愛好者何學先把自己稱為志愿者的編外人員,有空的時候,他就為志愿者們拍些照片,作為留念。“鄰里之間相互鼓鼓勁,互相多些正能量的東西。”
蔡飛說:“雖然說本來就是無償的,但也不能做完之后讓大家來埋怨我們。既然做我們就把它做好,做到讓鄰居都滿意。”志愿者們在小區受到歡迎,業主自發捐口罩給他們用作防護。
團結協作 互幫互助
據硚口區民意社區黨委書記熊慧娟介紹,一位社區干部被確診新冠肺炎后,社區工作人員“隔離的隔離,生病的生病”,最艱難的時候,這里只有三個人能來上班。送病人、登記,他們的電話鈴響個不停。
“志愿服務關愛行動”招募令發布以后,馬上就有30多名志愿者加入,大大緩解了社區干部的壓力。
27歲的邱熊是民意社區的租戶,本準備在臘月二十九那天回老家黃岡過年,結果因為離漢通道關閉留了下來。
此前,邱熊從微信群里了解到武漢要緊急修建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他拉著宿舍的幾個小伙伴一起去了火神山。“我們連衣服都沒拿,直接穿一件衣服,在樓下掃了幾輛自行車就走了。”邱熊笑談道,騎了四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他們都感到疲憊不堪。
邱熊和幾個小伙伴在火神山和雷神山工作了兩個星期,不分晝夜,最忙的時候幾天幾夜都不休息。他說:“最累的時候就是上個洗手間都能睡著,但是到了工地就一點瞌睡都沒有了。”
從雷神山的工地上回到社區,在家休息了兩天之后,看到社區在招募志愿者,他又找社區報了名。
“我從小就在武漢長大,小的時候也有很多武漢人幫過我,再說我也是湖北人,這件事本來就出在我們這邊,能出份力就出份力,”邱熊想了想,又補充說,“又不會掉塊肉,吃碗面條就回來了。”
有一家人帶著孩子從外地到武漢看病,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滯留在了武漢。在外面的小旅館住了幾天后,他們的錢用光了,只好借住在朋友家。張章帶領隊員們給他們送去業主和愛心人士捐助的物資。一袋又一袋物資送過去,女主人又驚訝又感動。張章掏出一千元錢,對她說:“這個錢我們剛才用酒精消過毒的,先拿著以備不時之需。”女主人紅了眼眶,她抽噎著說:“真的很感謝這個社區的人,鄰居知道我們家小孩子沒有米糊了,就給我們送過來,還有小孩子的衣服。”
張章說:“社區的事都是老百姓的事,都很瑣碎,但加起來就是大事,只要居民滿意,我就覺得我們的工作做到位了。”
上完網課 志愿服務
張安欣是蔡甸區正街社區年齡最小的志愿者,只有16歲,正讀高二年級。每周工作日,張安欣上午學完網課,中午就到社區參加志愿服務。
她的媽媽張杏榮是社區里的網格員,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工作成倍增長,經常加班到深夜。張安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跟家人提出想要去幫忙,減輕社區的工作負擔。
雖然年紀小,但工作一點也不少。在制作登記表格、核對團購數量等電腦前的工作,張安欣可比大人還利索。
硚口區中山社區玉帶匯景苑志愿者余漢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2018級的學生,今年剛剛20歲。
一大早,余漢明的手機就成了熱線電話。由于社區居民沒見過余漢明,只知道他是可以幫著買菜的志愿者。所以,00后的“小余”成了居民們口中的“余師傅”。
對于沒做過飯的余漢明來說,識別蔬菜的品種尚是一項難題。為了完成買菜任務,他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每家每戶的買菜需求,他都一一記錄下來。
余漢明說,做志愿者不僅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了,還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更讓自己得到了成長。“曾經自己可能對于身邊的事物不是特別關注,現在慢慢會主動詢問身邊的人有沒有需求,自己有沒有什么能夠幫助到其他人的地方,面對問題也可以比原來更耐心,更細心,并且去解決它,而不是像原來那樣去逃避。”
志愿者的能量正在平凡的世界里匯聚成溫暖的春光。他們做的也許只是些平常甚至瑣碎的小事,但對于社區居民來說卻是生活的大事,而對于武漢來說也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轉的實事。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說:新冠無情,武漢有愛;大愛無疆,小愛暖心。(文/闞純裕)
10月26日,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樓山后社區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11日深夜兩點,青島市委主要領導立即趕赴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召開市區兩級緊急視頻會議,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堅決遏堵疫情蔓延。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小長假期間,天津本地的氣溫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從36℃的炎熱高溫,狂跌至17℃的風雨交加。下沉干部積極協調公益組織為社區捐贈防護用品和保健品,并代表社區對愛心組織表示感謝
天,寧波掀起了一場“煙頭不落地”行動,很多市民自發加入,撿拾煙頭…… “煙頭奶奶”志愿者是寧波街頭一道風景線。近年來,全國一批地級以上文明城市廣泛動員群眾,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整治城市環境衛生、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 周士明是薛閣街道的一名低保戶,今年已經70多歲,妻子常年癱瘓在床,家里的收入全部依靠政府發放的低保金和殘疾人補貼。像羅玲這樣的志愿者,共青團九龍坡區委共招募了900多名,疫情防控期間,他們承擔了不少細致的工作。
不久前,張鴻博還加入了綏芬河志愿者團隊創建的“尖刀連”,專攻志愿服務工作中的“急活兒、難活兒、重活兒”。目前,880名志愿者被分成了物資運輸突擊小隊、小區管控突擊小隊、防控沖鋒突擊小隊、線上醫療問診突擊小隊以及心理健康咨詢突擊小隊,大家根據條件、特長各司其職。
” 家住武漢市佛祖嶺街道順民社區、今年剛滿18歲的徐棟在看到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志愿服務關愛行動”通告,專項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后,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給乘客量體溫、為大廳消毒殺菌……每天,背著40多斤重的消毒裝備,胡思同穿梭在長春龍嘉機場各航站樓之間,沉悶的防護服里包裹著汗水。
今年70歲的于慶河和69歲的黃玉芹是住在黑龍江哈爾濱平房區興建街道上海新村社區的一對夫妻,兩人都是有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全球執行協調員奧利維爾·亞當發表公開聲明,致敬包括近50萬名青年志愿者在內的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民警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鄭州市著力構建領導、防控、救治、保障、宣傳“五大體系”,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以非常之役決戰非常之“疫”。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迅速制定工作方案,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志愿者作用,做好居民生活物資配送服務。武漢市《全市社區防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調查報告》顯示,95%的受訪者知曉“志愿服務關愛行動”,98%的受訪者居家期間能聯系到志愿者及時幫忙購買必需品。
新華社武漢3月28日電題:2.4萬人的“接力”守護——“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側記 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柳東如介紹,經過艱苦努力,目前,武漢主戰場疫情傳播基本阻斷,武漢市整體已由高風險區降為中風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