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0日11:56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文/圖)3月10日,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組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調整拜祖方式,于2020年3月26日,農歷三月初三,在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以“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為基本遵循,簡約莊嚴舉辦。
據了解,大典將通過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鳳凰衛視、河南衛視、鄭州電視臺將在北京演播室和現場演播室進行連線直播拜祖活動,并開通網上拜祖平臺,支持海內外中華兒女以“全球華人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為主題的網上拜祖,凝聚華人力量,奪取抗擊疫情的勝利。
“全球華人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舉辦一場的特殊拜祖大典
拜祖敬宗是中華民族傳統信仰的主脈,每年農歷三月三舉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既是喚起中華民族集體記憶,凝聚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平臺,又是弘揚黃帝時代肇始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以及“協和萬邦”“天下一家”等思想,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載體。
今年的“三月三”情況特殊,開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對大型公眾集會提出了嚴峻考驗。值此關鍵時刻,在“三月三”這個聚焦華人目光、承載華人情感的日子,充分發揮互聯網和電視媒體作用,調整辦典思路和方式,以“全球華人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為主線,在鄭州新鄭黃帝故里舉辦“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特殊拜祖大典,既保證有效防控疫情,又保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項議程規制的傳承性和莊嚴性,保持文化堅守,開啟全球華人多種參與方式的網上拜祖,承載世界華人精神寄托。不論因為什么人們不能回到黃帝故里拜祖,大家都有一顆赤誠的黃帝情、民族結,都可以通過黃帝故里開通的網上拜祖平臺,通過網上拜祖等各種方式,表達對中華文明始祖黃帝的的恭拜,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對世界和平安康的祝愿。
“三無兩不降”為基本遵循辦好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鑒于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勢,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以“三無兩不降”為基本遵循,即“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為基本遵循,簡約莊嚴舉辦,同時,強化主持人和專家訪談,開通網上拜祖,支持海內外中華兒女通過互聯網拜祖。
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呈現方式將由現場簡約而莊嚴的儀式、網上拜祖、電視連線播出世界華人拜祖畫面、主持人和專家訪談等共同組成。將保留拜祖大典傳承性、儀式感、莊嚴性,保留大典九項儀程;保持大典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規格不降主要體現在主辦單位規格不降、主拜人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主要通過設計專家訪談、深度挖掘拜祖大典時代價值、央視和鳳凰衛視等電視直播連線和網上拜祖互動等方式實現。
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將取消外廣場大規模群眾表演參與,取消內廣場觀禮人員。九項儀程,主要通過現場直播連線、主持人和專家解讀、網上拜祖等方式完成,個別儀程,由黃帝故里少量工作人員完成。“恭讀拜文”環節,由主拜人在北京錄制恭讀《拜祖文》視頻,屆時傳到大典現場、央視和全球華人拜祖平臺。“高唱頌歌”、“眾志成城”、“祈福中華”、“天地人和”等儀式均取消演員表演和集體參與,改為主持人和專家講述并配以連線畫面等方式完成;做好網上拜祖,設立“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祝福互動平臺”,供全球網民通過互聯網參與拜祖互動,共戰疫情,加油武漢,祈福中國,祈福世界;突出展現抗擊疫情中的民族精神,除大典過程中主持人和演播室專家會解讀相關內容,還將設計播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八方支援、共抗疫情的相關畫面,在“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祝福互動平臺”上,將突出宣傳“全球華人共戰疫,軒轅黃帝佑中華”的相關內容,彰顯海內外華人血脈情誼,表達中華兒女對擊敗疫情、國泰民安的期盼。將通過網絡平臺,讓海內外華人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朝拜軒轅黃帝,祈福中華,為武漢加油”和“朝拜軒轅黃帝,祈福世界和平安康”的美好祝愿,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深化拜祖大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主題。
據了解,網上拜祖祈福互動平臺預計在3月中旬左右上線,屆時廣大網友不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登陸拜祖大典官網(http://www.huangdinet.cn/)或關注鄭州官方微信公眾號“鄭州發布”進行訪問。
為突出網友在平臺上的參與感和互動體驗,拜祖祈福平臺設置了很多互動功能,比如全球華人可以通過微信等授權登錄,或者以個人身份注冊,在平臺上以百家姓“姓氏拜祖團”進行拜祖,也可以用各地拜祖團進行注冊、進行團拜。
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都可以共同為3D版“祈福樹”添枝加葉、互動點贊、加油武漢、祈福國泰民安。在完成了拜祖或祈福后,還可以領取虛擬版“黃帝祈福絲巾”,合成用戶虛擬頭像和個人拜祖祈福海報,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傳播。
同時,根據參與網友的所在位置,還可以生成“祈福地圖”點亮全球,網聚全球華人共同抗擊疫情、祈福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