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4日14:02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潺潺流淌的拉薩河,見證著這座古老城市的滄海桑田;莊嚴聳立的布達拉宮,俯瞰雪域高原的勃勃生機。西藏民主改革如一聲“春雷”響徹雪域高原,讓這座“人間煉獄”涅槃新生,開辟了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的道路,邁進了西藏經濟發展新紀元,開啟了西藏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專制走向民主、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光輝歷程。
61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平息了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的武裝叛亂,實行民主改革,這是西藏歷史上最壯觀、最成功、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這是順應歷史潮流、跟隨時代發展、體現人民意愿的一次巨變。民主改革讓西藏人民和全國群眾一樣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半個多世紀的偉大飛躍,西藏各族群眾從缺衣少食到衣食無憂、從病無所依到延年益壽、從目不識丁到廣育英才、從信息孤島到網絡縱橫、從人畜混住到窗明幾凈,無不彰顯著新西藏的甜、新時代的好,更加雄辯地證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西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各族群眾今天的美好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六個必須的治藏方略和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號召全國各省市對口援助西藏,讓西藏人民享受到了一份特殊的關懷、特殊的照顧、特殊的支援,一批批援藏干部、醫療專家、優秀教師,帶著黨的殷切重托和全國人民的深厚情誼,以造福西藏各族群眾和促進民族團結為己任,把優質人才、優質教學、優質醫療輸送至雪域高原,為西藏的改革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歷史證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道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民主改革以來,西藏發生的歷史性巨變,進一步增強了西藏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展示出社會主義大家庭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濃厚氛圍,凝聚了城市興旺發達、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磅礴力量。近年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西藏所有貧困縣已經全面脫貧摘帽,美麗鄉村的藍圖已經繪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即,只有不斷發揚民主改革精神,弘揚“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銘記歷史,珍惜今天,感念黨的關懷、感激黨的恩情、感謝黨的關愛,再接再厲,讓各族干部群眾以更加飽滿的信心,更加昂揚的姿態,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才能讓西藏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巔。
偉大變革書寫歷史,巨大成就振奮人心。奮進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治藏方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憤圖強、乘勢而上,乘著“新時代的快車”,熔鑄“改革精神”,再創雪域高原的“速度與激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西藏篇章,再立新功!
(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屬作者個人看法,不代表本網觀點。)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深化改革,就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智慧與底氣探索一條穩定、發展的新路子。
■如何在改革與法治之間達到一種動態平衡,既以改革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又保障法律秩序穩定,是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改革與法治關系的認識,在許多重要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月3日,“改革先鋒進校園”河南省專場活動在鄭州大學舉行。當日,該校第一報告廳座無虛席,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改革先鋒”吳金印,娓娓道出他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的動人故事。
木材抓斗成功后,包起帆又把目光瞄準了“鐵老虎”,開發出一系列新穎的裝卸工具,使港口裝卸邁向了機械化。于是,包起帆創造性地提出中國港口內貿標準集裝箱水運工藝系統,4次到北京尋求支持,8次到南方尋找愿意合作的船公司、貨主和碼頭。
鏗鏘的話語回響在華夏大地,說出了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將新時代的“中國故事”續寫得更加精彩輝煌。再往前回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的每一次新年賀詞都以鮮明的改革精神貫穿始終。
為了避免泥沙俱下,袁庚定下了“來料加工、補償貿易、技術落后、污染環境、擠占出口配額”的項目不引進的原則,確立了蛇口工業區生產型和外向型的大方向。改革、開放、創新、務實……袁庚精神逐漸凝聚為蛇口基因,滋養了華為、騰訊等大批以創新著稱的知名企業。
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左)和兒子嚴余山在小崗村合影(2018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紫赟、陳諾 嚴宏昌、嚴金昌、關友江、嚴立華……40年前“貼著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的18位莊稼漢,如今只剩下10位,多數已年逾古稀。
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前無古人的嶄新探索,輝煌成就中蘊含科學的方法。四十年總體上我們的改革不是慢的 速度最抓眼球,討論中國改革方法,漸進與激進總是議論最多和最激烈的。
在新時代改革歷程中具有不可忽視作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習近平都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順應農民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意愿,這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創新。
最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的考察,給了人們一個堅定答案,這就是: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新的更大奇跡讓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