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5日18:19 來源:西安網
自生鮮電商平臺盒馬鮮生聯合云海肴、西貝、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為應對疫情影響,達成“共享員工”的合作后,近期,陸續有住宿、百貨零售、制造業、汽車租賃等行業的企業加入“共享”行列。共享模式逐漸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發展。業內預計,疫情之后,共享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疫情之后,共享經濟是否能夠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
經過持續多年的市場教育,以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如今已廣為人知,并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新興產業的主力軍。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很多行業和企業被迫暫停經營,但是共享經濟未受太大影響,反而憑借技術和商業模式優勢,呈現出愈發強大的生命力,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滲透,將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拉進來,擴大了共享經濟的市場范圍。
比如在疫情期間,各地公共交通中斷,私家車也不能上路,但共享單車可以騎行,還具有安全優勢,為市民、醫護人員、志愿者提供出行便利。各地餐飲企業關門停業時,員工面臨收入減少、失業等風險,大量餐飲員工轉入生鮮電商平臺,從事裝配、揀貨等工作,促進了“共享員工”模式的發展。在線下活動受到嚴重限制的情況下,大量的消費和生產活動被迫轉到線上,亦催生了共享辦公、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前兩年資本退潮,共享經濟也遭到一些沖擊,部分企業撐不住倒下了,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和爭議。但是,共享經濟行業發展趨勢并未改變,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部分細分領域和企業實現盈利,顯示出共享經濟的成長前景。目前來看,共享經濟在消費領域已經扎根生長,積累了大量用戶,市場基礎穩固,經過各方面的探索、嘗試、淘汰,適合共享模式的消費領域,均獲得了成長,商業模式亦愈發成熟。
隨著5G、產業互聯網普及推廣,更多行業和企業將實現信息化改造,共享經濟將在生產領域得到更充分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展望未來,社會的各個領域均會引入共享經濟,共享場景會越來越多,諸如供應鏈共享、設備共享、流量共享、產能共享等,使得共享經濟得到最廣闊的應用。
由此可見,疫情對一些行業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破壞,但也開辟了新的機會,刺激了新技術、新商機的發展,云消費、電商、共享經濟的逆生長就是典型例子。顯然,企業對于疫情影響不能太悲觀,既要面對現實損失,也要積極開拓思路,借助新技術、新模式,尋求新的發展機會,才能盡快回補疫情損失,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近日,上海市總工會、江蘇省總工會、浙江省總工會、安徽省總工會在安徽涇縣簽訂《長三角地區職工療休養基地互認共享協議》,長三角地區開啟職工療休養“共享模式”。
從大規模到個性化、從“渠道為王”到“用戶定義”、從自有工廠到共享協同,新制造在很多地方顛覆了傳統模式,為人們帶來新體驗,為產業找到突破點。服裝品牌愛慕在工廠開設工坊,體驗非遺刺繡為主的工業旅游加速興起,把工廠“搬進”市場,生產制造成為時下流行的“消費品”。
今年1月8日,《浙江省推進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發布,方案顯示,浙江支持民營企業在上海等地設立“飛地孵化器”,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結合區位優勢,各地通過產業轉移、平臺搭建,從而在人才方面加強與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的對接,是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的明顯特征。
結合區位優勢,各地通過產業轉移、平臺搭建,從而在人才方面加強與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的對接,是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的明顯特征。曾剛認為,省際、城際政務服務不通暢,也是科研人才流動的一大障礙,各地需全力推進區域“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長三角創新圈一網通辦。
記者了解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共享醫療、教育、外賣餐飲等領域,平臺用戶數量和交易量猛增?!秷蟾妗氛J為,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又要促進經濟發展,這客觀上對制度創新和企業參與起到了顯著的倒逼作用。
自生鮮平臺聯合餐企達成“共享員工”合作后,各行各業不斷加入“共享”行列,共享模式逐漸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發展。業內預計,
疫情之下,為了緩解行業之間冷熱不均的用工現象。” 在舟山定海,當地的安徽商會發揮老鄉優勢,在會員企業內部推行“共享員工”的做法。
下班回家搶車位,假期出游搶車位,“走到哪搶到哪”已經成為有車一族的必備技能。目前,ETCP、有位停車、車位分享、蜜蜂停車等數十款與共享停車有關的App已經上線,大中城市紛紛加入共享停車的版圖。
共享單車、共享醫療、共享充電寶、共享廚房、共享衣櫥、共享雨傘……距離被稱為“共享經濟元年”的2015年已過去了4年,中國共享經濟迅猛發展,已滲透進許多細分領域和市場,成為互聯網經濟的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