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6日16:21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點擊上面“黨建網微平臺”六個字,輕松關注
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特約評論員謝玉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面對剩余脫貧難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3月6日,中央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要求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堅定了全黨全社會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指引下,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成就。2012年至2019年末,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9899萬人減少到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0.6%。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有601個縣摘帽,179個縣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整體性貧困得到有效緩解。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高出全國農村1.8個百分點。中國脫貧對世界貢獻超過70%。“六個精準”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以及“如何退”問題解決提供了中國方案,為發展中國家扶貧提供了方法論指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但邁向最后勝利的道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前進的節奏。在關鍵時刻,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剩余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挑戰。
剩余貧困致貧因素復雜、貧困脆弱性與返貧并存,部分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疫情帶來的企業復工復產問題、疫情對產業結構性影響帶來的務工結構性調整等問題,這些都加大了鞏固脫貧成果難度。我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依靠務工增收和產業脫貧,原來一些從事餐飲、娛樂、建筑等行業的務工者現在可能需要向制造業轉型,自身技術缺失面臨轉型困難,一些通過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點對點”扶貧項目無法及時返崗,這些在短期內將對農民收入和生活帶來直接影響。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承諾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公開政治承諾。“‘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是打贏兩場硬仗的重要保障。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扶貧中的典型特征表現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動員和執行力。因而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積累的精準管理科學方法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要高質量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中華民族千年以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面臨的困難挑戰。針對未脫貧人群和地區,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面對疫情,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扶貧力度,整合資源提高扶貧效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面對穩定脫貧難和可能的返貧,我們一方面要做好監測和預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創新疫情背景下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發揮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實踐中,我國要加大宣傳脫貧攻堅中的成功做法和基層組織治理經驗。例如,河南省第一批脫貧的蘭考縣,在脫貧后成立脫貧奔小康工作隊,通過“縣直機關和村基層組織共建實現第一書記行政村全覆蓋”,在鞏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成果同時關注非貧困村非貧困戶生產生活。蘭考經驗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進行了前瞻性探索,為縣域后備干部能力提升提供了實踐途徑,有利于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利于實施精準幫扶,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在四十多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歷練了一支執行力很強的干部隊伍,塑造了一個運行良好的政府,這使得一系列扶貧計劃和扶貧政策層層落實得以正確實施。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后時刻,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會議講話精神,堅定信心確保取得最后勝利。
(作者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專項“打贏脫貧攻堅戰跟蹤評估研究”首席專家、江南大學教授)
(銳評出品,皆為原創,如蒙垂愛關注轉發,務請注明轉自黨建網或黨建網微平臺,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監制/李小標責編/劉文韜編輯/王慧制作/穆菁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嚴守政治紀律,更加堅決地服從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020年12月3日上午,河南高發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商丘分公司黨委書記周斌,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李有才,副總經理周子恩,4位總經理助理及各基層單位的黨政一把手共計40余人在商丘木蘭收費站召開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
講政治的原則要求必須貫徹到黨的一切工作中,經濟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講政治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不講政治就不可能真正抓好經濟。近些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少數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生態環境問題嚴峻等,都與一些黨員、干部弱化甚至放棄了講政治密切相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是實踐黨的宗旨的重要陣地,是展現黨的形象和作風的旗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都不可放松。”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是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政治保證。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隴海北三街片區改造項目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黨組織,分別對應隴三社區、共建單位、職能部門、施工單位、監督單位,逐戶上門,多方協同。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各項工作面臨挑戰,黨建工作也不例外。
張家口市橋東區緊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配合街道、社區積極實施“紅色引擎工程”, 讓社區軟硬件環境不斷提升。目前,張家口市橋東區已經實現了全區192個小區的“紅色物業”全覆蓋,2020年啟動實施15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為了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服務群眾的“最美零距離”,承德市雙橋區開展實施“紅網覆蓋”工程,建立700多個黨建工作網格,選派3500余名網格員,吸納186個市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進駐社區“大黨委”發揮作用。依托“網格黨建”的探索和創新,承德雙橋區走出一條共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創新探索之路。
潤州區韋崗街道位于鎮江市西郊,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下轄1個村,17個村民小組。充分整合轄區黨員、熱心村民、共建單位志愿者力量,200余名黨員志愿者全部“入網進格”,為網格注入更多“紅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