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4日17:33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
疫情肆虐時
他們選擇勇敢逆行
為山河無恙
他們犧牲在抗疫戰場
將生命定格在了2020年初的冬天
又逢芳草綠
清明祭英雄
帶著哀思
我們緬懷在這場疫情中逝去的他們
抱薪赴雪 義無反顧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
直到他被感染了
他卻一直還是為別人著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
曾3日不眠不休
協調收治500個確診病人
在通宵達旦連續多日作戰后
他也被病毒擊倒了
但他卻對同事說“我不能倒下”
在病中還攥著拳給其他病人加油
妻子欲來照料他,也被他多次拒絕
他心里明白
妻子是護士,同在抗疫最前線
有比他更需要的患者要救治
那些被他救治過鼓勵過幫助過的人
一步步從ICU轉到普通病房
直到走出了醫院大門
而他卻再也沒能走出ICU
2月18日
劉智明醫生因救治無效不幸逝世
終年51歲
“醫生,此去欲何?”
“戰病疫,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醫者仁心 勇者逆行
援鄂醫生走訪疫情防控工作時殉職
“云水入荊湘,古來魚鳥鄉。
新冠毒,很囂張,荊楚大地盡肆虐。
精兵猛將出南粵,不查真相終不還!”
朋友圈里還留下這豪邁的詩句
戰士卻將生命留在了抗疫戰場
2月17日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管醫師王爍
隨援鄂隊伍馳援湖北荊州
26天里
這位“疫情偵察兵”
和同事們在當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檢查督導疫情防控工作
跑遍荊州全部2區6縣(市)
3月13日晚
王爍在走訪查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
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
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因公殉職
年僅36歲
他是援鄂醫生
他是逆行的戰士
奔赴千里
與疫魔日夜奮戰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只為守護人民的健康
以青春熱血 護佑人民安康
90后藥劑師宋英杰抗疫殉職
“長大后要做醫生,用仁心仁術幫助更多人”
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師宋英杰
打小便許下這個愿望
因為感恩和熱愛,所以他
“不怕條件差,
在鄉鎮衛生院一待就是4年”
疫情突襲
大年三十,宋英杰說
“ 醫院人手不夠,要申請盡快去抗疫一線”
他主動請纓
來到許廣高速東湖出入口開展體溫檢測排查
高速路口很冷,但宋英杰從不叫苦
他總讓年紀大一點的同事多休息
卻說:“我年輕,要多擔當一點”
2月3日
同事們像往常一樣去宿舍喊宋英杰
但是,已無人回應
這一年,他28歲
衛生院的宿舍里還掛著他的白大褂
紀念他的歌曲《媽媽的飯菜熱了又涼》
還在網絡上傳唱
他以己之身守牢健康通道
未曾辜負自己的“白色戰甲”
也未曾辜負人民
以生命赴使命 用熱血鑄警魂
51歲武漢民警倒在抗疫最前線
“我們多一分辛苦,群眾就多一分安寧”
從武漢1月23日“封城”開始
駐守武漢市漢正街的民警吳涌
就開啟了“戰時工作模式”
疫情初期
轉移發熱病人是最危險的工作
吳涌總是帶頭上
別人問他怕不怕
他說:“怕有什么辦法,我們不上誰上?”
到戰疫后半場
他爬幾十趟樓梯給居民送去果蔬藥品
挨家挨戶上門勸說發熱居民進行隔離
徹夜值守觀察隔離戶家里的燈光……
連續“戰疫”61天后
3月22日
他倒在值班室里再也沒醒來
這一年,他51歲
凜冬逆行,春暖歸鄉
越來越多的病人出院
滯留異鄉的人們也踏上歸程
但我們不能忘記
正因有無數像吳涌這樣的戰疫英雄
拼盡全力守護
才能讓更多人的平安回家
忠烈丹心 赤誠無悔
董存瑞外甥警察艾冬犧牲在抗疫一線
他從未辜負身體中所流淌的英雄血脈
舅舅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跡
影響了他的少年時代
“關鍵時刻要沖得上去,
不能給你舅舅丟臉!”
走上社會
母親的叮囑更是時刻放在心上
艾冬是公安局“12345” “接訴即辦”分中心負責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群眾訴求猛然激增
涉及安全隱患、散布虛假信息、詐捐物資……
他帶領同志們加班加點轉派、督辦、反饋
辦理各類群眾訴求1.23萬
期間艾冬時有感冒身體不適
同事勸他好好休息幾天
可他卻說
“疫情期間派單量這么大,
都是要緊的事,我哪能走?”
2月15日,
艾冬在電話里跟同事交代完派單任務后
在去單位的路上突發腦出血
經過搶救還是匆匆地走了
生命定格在45歲
他是警察
以己之力保萬家安寧
是肩上深沉的責任
全力以赴奮斗在抗疫一線
只因一句
“我是警察,我得在一線”
巾幗橫戈 三次請戰
女教師主動支援抗疫一線因病去世
“我要求與他們一起參加戰斗”
她在微信群中三次請戰
克服家中困難
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線
42歲的羅桂梅是湖北大悟
一名少先隊輔導員
面對國內嚴重的疫情
她說“我是黨員,肯定要沖鋒在前”
學校批準她負責某小區卡口值守
入戶登記、為居民量測體溫
排查武漢返鄉人員
收集居民需要采購生活用品的信息
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
2月20日
因過度勞累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
她是女教師
更似女戰士
“羅桂梅再次請求參戰!”
“大敵當前絕不退縮!”
勇擔責任上前線
以生命詮釋了她的初心和擔當
諄諄囑咐 不辭辛苦
“拼命書記”倒在了抗疫一線
“生命重于泰山”
“你現在在家中自我隔離,
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堅決不能溜門子,不能串門……”
疫情突襲,老支書的聲音從廣播里傳出
像極了對家人的叮囑
這段喊話場景被村民用手機錄了下來
也成了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
疫情暴發后
山東省費縣薛莊鎮城陽村黨支部書記孫士貞
組織村民迅速封閉7個路口,設立1個檢查站
24小時對過往車輛、行人進行檢查、消毒
雖年過半百,他仍抖擻起精神
帶頭到值守任務最重的路口摸排檢查
確保不漏一人一車
2月1日
這位連續奮戰6個晝夜的“拼命書記”
因過度勞累突發疾病不幸去世
終年59歲
他兢兢業業、不辭辛苦
是村民眼中的“老黃牛”
他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
是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正是有這些基層工作者最可貴的堅守
這場戰役,我們才能打贏!
有力出力 真摯熱忱
武漢接送醫護上下班志愿者感染肺炎逝世
“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
在武漢四處人心惶惶之時
何輝的這一句話讓人心生不少力量
疫情暴發后
54歲的武漢人何輝
毅然加入志愿者車隊
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下班
然而病毒卻沒有放過他
當何輝剛發現自己身體不適時
就中斷了志愿者工作
家人見他的最后一面是在同濟醫院的門診
何輝上了救護車準備轉院,
朝家人揮了揮手
“那時候他很冷靜,
看上去也很堅強”
卻沒想到2月3日
他便匆匆離去
家人說,他很關心社會
不管是什么人找他幫忙
他都會不顧自己去幫別人
何輝去世了
但他那顆赤誠的志愿者之心卻溫暖了所有人
誰家女非掌中玉,誰家兒不負家冀
疫情肆虐無情時,仍有人舉火抱薪
為守得山河無恙,歲月長安
醫者、警察、教師、基層工作者、志愿者
……
英雄們筑起守護長城
向在抗擊疫情斗爭中犧牲的英雄致敬!
深切緬懷!
來源:正義網
文字:王 倩 張 一
海報:柯 蕾 王 帥
編輯:劉 茜
監制:楊 柳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近日,多地出現涉冷鏈食品的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引發群眾關注。張伯禮認為,對于從事進口冷鏈食品、進口貨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一絲不茍地對待防護工作,接觸此類物品時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張伯禮認為進口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進口包裹也可以放心收取,但切記要做好防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僅僅是一群人、一個城在戰斗,更是一場全國上下的凝心聚力。” 9月8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他說自己只是代表6000萬湖北人民、全省54萬名醫護人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在報告會上,他這樣評價危急時刻武漢的志愿者們:疫情來了,他們悄悄地來;(抗擊)疫情勝利了,他們悄悄地走。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4億中國人民以世所罕見的堅忍頑強,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 人類的命運再次遭受挑戰 陳薇率領軍事醫學研究院專家組隨即出征 農歷大年初二連夜抵達武漢 展開核酸檢測與科研攻關 間賽跑 與病魔較量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 人類的命運再次遭受挑戰 陳薇率領軍事醫學研究院專家組隨即出征 農歷大年初二連夜抵達武漢 展開核酸檢測與科研攻關 間賽跑 與病魔較量
正是無數個優秀的“你”在持續接力,才讓我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