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7日16: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進入4月以來,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迅速增加,疫情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在日留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做好科學防護?中醫藥在診療患者中的效果有多大?日本專家又如何看中醫藥?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邀請中醫院士張伯禮、日本傳染病資深專家大曲貴夫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為在日留學生和僑胞解“疫”釋疑。
面對疫情,張伯禮院士希望在日本的同胞們不要慌張
張伯禮:新冠肺炎并不可怕,不要緊張,但是要重視。只要實施嚴格的隔離措施,兩個星期就會見效,國內外的經驗都是如此。但需要政府下決心,民眾積極配合。
個人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少聚會、不聚集。還要勤洗手,每次從外面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都要洗到。這段時間避免用手摳鼻子、摸眼睛,跟黏膜接觸的行為盡量避免。
大家還要注意清淡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身體處于一個最佳狀態。
治療患者過程中,中西醫結合,都是為了救患者的命
張伯禮:防止輕癥患者轉重癥是中醫藥的效果之一。輕癥患者服用中藥一兩天以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咳嗽和乏力的癥狀也減輕。患者癥狀改善的同時,血液里的淋巴細胞數量上升,核酸病毒轉陰性的時間縮短。
新冠肺炎患者病因是一個,輕癥患者臨床表現相近,推出一副通用的標本方子,從實踐來看是完全可行的。但對重癥患者,我們還是辨證論治,一人一方,同時強調中西醫結合。會診的時候是中西醫結合會診,治療的時候也是中西藥結合治療。救治患者的時候,中醫西醫之間非常和諧。西醫有辦法西醫上,中醫有辦法中醫上,都是為了救患者的命。
大疫出良藥,中國有三方,年輕患者切莫大意
張伯禮:大疫出良藥。在這次診療過程中,除了連花清瘟膠囊等已經上市的中藥,我們又推出了三個清肺排毒、化濕敗毒的方子,都有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的輕癥或重癥跟年齡沒有絕對的關系。年輕的患者不能大意,癥狀的輕重與個人身體狀況、敏感程度和是否及時接受治療有關。
來自張伯禮院士的溫馨提醒
張伯禮:我提醒大家,輕癥轉重癥的時間可能出現在感染后的第5至7天,這幾天非常關鍵。這個階段,患者的體溫不是主要問題,而是會出現憋氣、氣喘的癥狀。如果一活動就憋氣,還伴有心慌、全身乏力的癥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轉重癥的前兆。這時候,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不要耽誤治療的時間。
日本專家如何看待近期的疫情走勢,日本可以借鑒中國的哪些抗疫經驗?
大曲貴夫:日本疫情突然出現變化,是因為1月份海外輸入的感染病例又在國內引發聚集性感染。比較明顯的是醫院內感染,餐廳、歌廳等公共場所的聚集性感染。
中國出臺了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很多日本民眾認為政府應該像中國一樣采取更強硬的措施控制疫情。我們也呼吁民眾做好個人防護,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場所。
這次疫情發生后,日本很多大學教授也對中醫藥產生興趣。因為每位患者的臨床表現有所差異,我們覺得如果根據個人差異用中醫治療可能更好。我也想和其他教授繼續探討如何在臨床診療當中應用中醫藥。
新冠疫情和溫度無關,解封后不能掉以輕心
再過兩天,武漢就要解封了。張伯禮院士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輕心,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
張伯禮:有些措施不能放松。要在有限的范圍內活動,堅決避免人數過多的聚集活動。不僅武漢,全國也應如此。
現在海外疫情形勢嚴峻,國內的輸入型病例越來越多,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當年SARS在五月份戛然而止,但是新冠疫情不會,它跟溫度沒有關系。我們要加強防控工作,千萬不能出現疫情反彈。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疫情當前,中日兩國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日本民眾先前向中國提供了諸多幫助和支持,無錫市也于近日回贈日本豐川市十倍的口罩。直播中,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還和觀眾分享了一位普通民眾的故事。
孔鉉佑:2月份的時候,一位叫作馬場的日本民眾得知中國國內防護物資不足便開始到處籌集,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家熊本縣的十萬枚庫存口罩。他親自押車,花兩天時間趕到東京,把這十萬只口罩交給了使館。他對使館的工作人員說,困難時期大家互相幫忙是應該的。只要中日兩國繼續秉承這種精神,就能戰勝所有困難。
直播間里,網友們熱情參與討論,感謝張伯禮院士和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付出↓↓↓
監制 | 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 | 王薇 丁沂 溫露
主編 | 李瑛
編輯 | 張嫻 郝薇 樊嘉晨 湯沛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近日,多地出現涉冷鏈食品的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引發群眾關注。張伯禮認為,對于從事進口冷鏈食品、進口貨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一絲不茍地對待防護工作,接觸此類物品時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張伯禮認為進口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進口包裹也可以放心收取,但切記要做好防護。
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以下簡稱“三大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于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長江、四川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等9人獲得杰出教學獎。
近日,全國多地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同時明確發現“物傳人”的情況。對于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張伯禮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快遞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
11月13日、14日和15日,短短3日內,已有陜西西安、山東泗水、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廈門、甘肅蘭州等9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僅僅是一群人、一個城在戰斗,更是一場全國上下的凝心聚力。” 9月8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他說自己只是代表6000萬湖北人民、全省54萬名醫護人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在報告會上,他這樣評價危急時刻武漢的志愿者們:疫情來了,他們悄悄地來;(抗擊)疫情勝利了,他們悄悄地走。
10月26日,“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重返武漢市,再次走訪武漢市中醫醫院等多家戰斗過的醫院,探望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跟進科研項目,合作培養人才。
“桑枝總生物堿作為新藥獲批上市,是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標志性成果,但上市不是終點,研發不能停下來。毋庸置疑,中醫藥傳承下來的豐富實踐是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是值得用新的技術去挖掘的“寶庫”,可能輸出更多的中國創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