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9日08:3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8日敦促英國議會下院外委會及某些政客摒棄冷戰思維,停止污蔑抹黑中國,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抗疫努力與成效,為中英抗疫合作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貢獻正能量,而非相反。
英國議會下院外交委員會4月6日發表有關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罔顧中國為世界抗疫所做巨大努力、犧牲和貢獻,無端污蔑中方隱瞞疫情、散布不實信息,還毫無根據地將中國稱為病毒來源地。中方對此深感震驚、深表關切。
中國駐英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始終秉持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第一時間甄別病原體,第一時間與世界衛生組織共享病毒全基因序列,第一個采取歷史上最有力、最嚴格、最全面的防控舉措,第一個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果,第一個毫無保留地與有關國家分享抗疫經驗,第一時間向包括英國在內的12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得到了國際社會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中國的努力不容歪曲,中國的貢獻不容詆毀!
中國處理疫情的時間線清清楚楚,從公開報道中都可以看到。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繼先第一時間上報了她接診的3個可疑病例,29日湖北和武漢相關疾控中心和醫院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31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抵達武漢開展現場調查;2020年1月3日,中方開始正式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英國、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通報信息,8日初步確定疫情病原,11日中國疾控中心將5條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上傳網站,同全球和世衛組織共享數據,23日中方采取關閉離漢通道等空前全面、徹底和嚴格的措施。
根據世衛組織評估,中國政府采取果斷、有力、及時措施,避免了數十萬人感染。許多國家都認為,中國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科學》雜志近日刊登英國、美國等科研人員的共同報告,認為中國防控舉措成功打破了病毒傳播鏈,為其他國家采取措施爭取了寶貴時間。
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是個嚴肅復雜的科學問題,必須要由專業人士基于事實作出科學和專業的評判。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都明確反對將病毒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相聯系,反對借此搞污名化。
中國駐英使館發言人強調,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是人類的共同敵人。在這個特殊時期,各國應著眼大局和長遠,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我們堅決反對將疫情政治化,在各國之間制造矛盾與分裂,這將毒化國際抗疫合作氛圍,妨礙各方共同抗擊疫情。(總臺記者 楊洪)
(編輯 何肖南)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近期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7月6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駐英使館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截至當地時間4月1日,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逼近3萬例,新增死亡563例,創單日死亡數字新高。中國駐英大使館近日就一些英國媒體涉及中國抗疫不實報道中,所謂“掠奪性幫助”的說法進行了回擊。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4月1日對記者說,中國外交部協調民航部門,將于本月2日增加臨時商業航班赴英,為確有困難的海外學子回國提供便利。
針對有記者問到,近日,英國媒體報道稱,中國“刻意瞞報疫情”,致使“英國疫情防控延誤”,并進行“掠奪性幫助”。英政府高級官員表示,相關報道不代表英國政府立場,英方高度評價中國對國際社會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發展對華關系對英方至關重要。
出于對英國防控不力可能帶來的進一步風險擔憂,以及在中國國內疫情控制穩定的對比之下,不少僑胞、留學生選擇返回國內。實際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駐英國使領館把為海外留學生學習、生活和自我防護提供幫助作為頭等大事。
(原標題:中國駐英大使館:英警方尚無法確定貨柜39名遇難者為中國國籍) 答:中國駐英國使館已派負責領事事務的公參抵達埃塞克斯郡,并與英國當地警方取得了聯系。當地時間10月23日凌晨,英國警方在埃塞克斯郡一個工業園區的集裝箱貨車里發現了39具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