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2日1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視頻:民政部回應快遞等服務人員進小區難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民政部:低風險地區可允許相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社區
中新社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 李亞南)針對快遞、維修、家政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入門難”的問題,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11日在北京表示,低風險地區要重點核驗相關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健康碼,在做好出入登記和體溫監測工作后,允許相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社區。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優化社區防控筑牢安全屏障工作情況。
陳越良介紹,推進社區防控工作常態化是當前社區工作的首要任務,廣大社區工作者必須守嚴守牢社區防線。常態化防控關鍵有四條:一是堅持不懈打好持久戰。二是差別化對待處理。三是精準防控,普及健康碼應用,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入境人員、高風險地區返回人員。四是社會聯動,希望相關行業協會積極發揮作用。
陳越良表示,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即將聯合印發社區防控與服務工作精準化精細化指導方案,區分低中高風險地區和未出現病例、發現病例或者暴發疫情、傳播病例三類社區,精準精細提出做好社區防控、社區服務、居民參與的具體策略,并分別明確了信息化應用的具體任務,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置和常態化防控相結合的社區防控機制。
關于快遞、維修、家政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入門難”的問題,陳越良表示,各地要落實中央“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的要求,現在仍然維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地區,要統籌復工復產需要和居民生活需求,及時逐步調整社區防控策略。
“其他地區特別是低風險地區或者未發生病例的社區,要重點核驗相關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健康碼,在做好出入登記和體溫監測工作后,允許相關人員和車輛進入社區。”陳越良說,對于故意偽造健康碼、躲避檢查的人員,各地要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一旦發現依法從重懲處。
“隨著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事做實,把小事做好,把細微之事做精。”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中里社區委員會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美紅表示,首先就是當好大門的守門員,讓社區門口管控措施智能化。
“我們針對第一代出入證紙質容易折損洗毀,容易造成轉借偽造情況,我們免費為社區居民制作、發放了智能的刷卡測溫第二代出入證,實現了全天24小時全時段的分類管理。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當好為民服務的快遞員,服務百姓要進行精細化,我們以單位、家庭為基礎,為老人、孩子、殘疾人還有社區的特殊困難人群,為他們提供居家養老、關愛服務、文化教育等各項上門服務。我們第三項要做的就是做百姓的健康安全員,實行街區治理常態化。”李美紅說。(完)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非常感謝俞老師團隊,她們對我照顧得相當周到。”日前,學府路87號9幢獨居老太束菊華致電鎮江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為弘揚越劇社負責人俞桂娟“點贊”。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發生機構變動或者撤銷、合并等情形時,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單位或者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收移交的檔案外,還可以通過接受捐獻、購買、代存等方式收集檔案。
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不得拒絕接收。十五條 檔案主管部門發現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存在檔案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限期整改,消除檔案安全隱患。
百年來,無論時代風云怎么變幻,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浦東基層黨建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秉承了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理念,邊探索邊創新,在破解難題中前行,為浦東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福州市加強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按照“環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讓老舊小區“亮起來、通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福州市著手建立四級管理體系,突出以區為主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同參與、共同規范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促進小區管理持續規范。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社區發展治理的“初心”,是讓市民共享幸福,上海正打造成為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用幸福感、獲得感填滿這座城市。
“以往像免費孕檢、辦理社保、老年證等常用辦事項,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逐一電話通知,一天可能要幾百通電話”,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洪軍向記者介紹。” 合肥智慧社區項目組工作人員韋賈計介紹,智能語音外呼平臺的應用更新,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機器學習研發而成,還需要不斷拓展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