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4日10:05 來源:澎湃新聞
接連數日,美國白宮相繼“甩鍋”世衛組織、指責“美國之音”“為中國做宣傳”,指責《紐約時報》“將新冠病毒的源頭追溯到歐洲,而不是中國”。《南華早報》專欄作家盧綱(Alex Lo)12日發表題為《美媒是如何分發他們有關中國和新冠肺炎的宣傳》的評論文章,批評美國媒體片面地報道中國的抗疫舉措。
盧綱認為,美國媒體對中國采取的抗疫舉措的刻板印象化建構近乎是拙劣的模仿和滑稽漫畫,他們運用文字游戲式的手段描繪中國合情合理的抗疫舉措。
盧綱認為,在美媒的報道框架下,中國“什么也做不對”,中國被塑造成“或無能或邪惡”的形象。正如加拿大電子出版物“Passage”所觀察到的那樣,這成為了美國主流媒體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國的普遍方式。
在中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及確診病例數上升時,美國媒體指責中國政府無所作為,導致民眾病亡。而當中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及確診病例數回落時,美媒又質疑中國政府在隱瞞事實。在武漢“封城”之前,美媒認為中國政府曾試圖通過淡化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來“保全顏面”。而當武漢開始“封城”時,美媒又批判這一舉措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當中國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時,美媒又懷疑中國人民和海外華人的歡呼雀躍是“表演”或是被“洗腦”的結果。
上周,美國白宮和共和黨政界人士狠批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美國之音”,理由是該媒體援引了中國官方的疫情數據,并播出了武漢民眾慶祝“解封”的鏡頭,這些政界人士稱“美國之音”是在 “為北京做宣傳”。
新華社評論認為,白宮斥責“美國之音”“夸中國”,暴露美方三大問題:美方鼓吹的言論自由完全是個笑話;美方對中國媒體存在赤裸裸的偏見;美方掩耳盜鈴,拒不承認中國抗疫取得的成果。
盧綱援引美國非營利性媒體監督組織“公正與準確報道”(FAIR,Fairness &Accuracy in Reporting)的一項研究表示,當中國普通民眾自發協助抗擊新冠病毒時,他們被描述成 “鄰里中愛管閑事的人”(出自《紐約時報》2月15日的報道)。湖北省政府官員因隱瞞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而被撤職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月13日)和美國商業新聞網站“商業內幕”(2月11日)稱他們遭到“清洗”。
盧綱評論稱,當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稱贊中國時,美媒認為這些政府和組織不是被買通,就是“暗中同情支持共產主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政府被指責囤積醫療設備。而當中國政府向他國提供醫療援助時,美媒認為那是中國政府宣傳的手段。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5日報道,隨著冬季到來,大量無家可歸者越來越難以安全地待在戶外。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收容所能容納的人員數量有所下降,不少無家可歸者可能無法進入收容所過冬,處境越發艱難。
美媒稱,史上第一次,一臺利用光子構建的量子計算機的表現甚至超越了運算速度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去年,中科大團隊曾演示14光子玻色取樣——筆記本電腦很難完成該任務,但超級計算機卻能輕易完成。
美國心臟病協會說,也許正因為如此,超過80%的受訪者希望國會通過立法,終結這種意料之外的醫療收費。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者中有1318人說他們曾經收到過意外醫療賬單,有977人擁有個人醫療保險。
繼得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之后,2日,佛羅里達州成為美國第三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00萬的州。據美媒報道,除了佛羅里達州,美國多州同樣因為防疫措施不到位,導致疫情一再反彈。
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之一,這家公司近日被美國媒體曝出了一個巨大的丑聞,更有網友直接稱麥肯錫是“殺人公司”。田納西州新生兒科醫生 斯蒂芬· 帕特里克:這和濫開阿片類藥物處方關系密切,在田納西州大約80%新生兒戒斷綜合征患兒的母親被開出過阿片類處方藥。
剛剛過去的11月份可以說是美國疫情最糟糕的一個月,感染病例增長幅度驚人,多項數據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喬治華盛頓大學喬納森·萊納博士曾預測,在未來幾天內,美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可能會升至4000人。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道據美聯社紐約11月30日報道,美國韋氏出版公司當地時間周一將“pandemic”(大流行)定為2020年年度詞匯。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11月30日,行人、車輛在英國倫敦點亮彩燈的攝政街上通行。
11月28日報道,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縣在當地時間星期五公布了總統大選重新計票的結果,拜登在當地的優勢小幅擴大。當地時間11月19日,在收到特朗普競選團隊支付的300萬美元后,美國威斯康星州選舉委員會下令重新統計該州總統大選中的部分選票(重新計票前,拜登在威斯康星州擁有近20600張選票的優勢)。
據美國彭博社剛剛消息稱,當地時間27日,美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首次報告超過20萬例。紐約州的新冠確診病例自4月來首次超過8000例。(海外網 汪曉宇)全球多國爆發新冠肺炎疫情 責任編輯:楊杰
李煥宇 劉倩黎]如今,全球煉油廠正在像當年的鋼廠一樣向中國聚集。隨著中國煉油企業不斷提升產能,中國正成為國際汽油、柴油和其它燃料市場里一支越來越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