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16:40 來源:經濟日報
重慶忠縣新立鎮中嶺社區“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彩色水稻。 毛幼平攝(中經視覺)
重慶忠縣新立鎮雙柏村結合鄒家灣的資源優勢打造的特色民宿院落鄒家院子。
毛幼平攝
(中經視覺)
作為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重慶市忠縣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始終堅持綠色、創新、融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拓展園區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等功能,推動農文旅“三位”一體、宜居宜業宜游“三宜”協同,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集“產業、生活、景觀、休閑、服務”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人間四月芳菲盡,而這里的橘果正火紅。走進重慶市忠縣新立鎮雙柏村,陣陣橘香撲鼻而來,山野間成片的柑橘林綴滿了紅燈籠似的柑橘。
雙柏村只是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的一部分。記者了解到,忠縣以柑橘產業為主導,立足“田園”本質、做好“綜合”文章,將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打造成為集“產業、生活、景觀、休閑、服務”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
忠縣縣委書記江夏告訴記者,為了建設好三峽庫區唯一的橘鄉田園綜合體,該縣布局了“一鎮三廊四區”,構建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運行六大支撐體系,著力打造現代農業樣板區,規劃面積18.6平方公里,涉及2個鎮10個村莊,常住人口3.58萬人。總投資30億元,現已完成投資10億元。
核心技術強起來
“堅持產業為本,厚植田園本底,做大做強柑橘特色主導產業。”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牟其林告訴記者,他們引進了美國的柑橘品種,進行規范化和標準化種植。忠縣還著力健全柑橘生產標準體系建設,推廣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方法。目前,忠縣的柑橘育苗、品種、建園、田間管理、NFC橙汁五大標準皆通過國際采標確認。同時,忠縣強化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大力改造提升柑橘果園基礎設施,建成現代柑橘生產基地2萬畝,持續深化全國柑橘標準化示范縣建設成果。
立足這樣的思路,近年來忠縣不斷推進創新機制改革。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通過一產“接二連三”,打造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資源化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推動柑橘產業從“榨干吃凈”向“一網打盡”升級,截至目前,已完成10萬噸“派森百”橙汁加工生產線技改擴能和世界一流冷藏大罐技改擴容,鮮冷橙汁年產達1萬噸;積極開發生產橙皮丁、香精油、皮渣有機肥、皮渣飼料等產品,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現代化柑橘皮渣利用加工廠;建成5萬噸柑橘鮮果分級包裝商品化處理生產線,生產果園畝產值達1.5萬元至2萬元。
“要想產業轉型升級,就需將產品品牌化。”牟其林說,忠縣正不斷強化柑橘營銷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忠橙”“忠州橙汁”兩大區域公用品牌。目前,“派森百”鮮冷橙汁獲“馳名商標”,“忠橙”被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授予“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強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忠縣柑橘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和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認證。
柑橘產業聯起來
近日,記者來到雙柏村鄒家院子,看到一處景色宜人、綠草如茵的大庭院,庭院中矗立著一幢青瓦白墻的小型別墅,室內裝修整潔大方,充滿濃濃的田園色彩。據了解,這是雙柏村村委會結合鄒家灣獨特的人文景觀、地理優勢,以及農房閑置量較大等情況,打造的集旅游觀光、農事體驗、柑橘采摘為一體的特色民宿院落。
如今,轉變思路激活傳統農業、創新發展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忠縣發展柑橘產業的真實寫照。為進一步做好農業產業跨越發展,忠縣立足多方面將柑橘產業“聯”起來。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作為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也是長江三峽庫區和重慶市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牟其林介紹,忠縣將“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項目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要載體和展示平臺,積極拓展園區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就業增收等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記者看到,在G50滬渝高速公路新立收費站附近,一幢宏偉的建筑矗立在路邊。原來,這是正在建設中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游客集散中心,包括接待大廳、商業街、停車場等,將于下月投入運營。
“在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的同時,我們也不忘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田園特色,打造獨特的田園綜合體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牟其林說,接下來將開發一批觀光游覽、休閑度假、采摘體驗等特色鮮明的田園產業,重點打造柑橘“花果同樹”、千畝“橘鄉荷海”等田園景觀,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特色農家樂、特色民宿等,建成柑橘四季采摘園、橙汁體驗館、柑橘盆景大觀園。
牟其林介紹,“中國柑橘城”將于今年底開園,將依托園區文化資源優勢和產品特色,開發文化博覽、研學旅游、科普教育等新業態,并依托青龍湖岸線、園區交通環線、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打造全長21.3公里的廊道,開發騎行、跑步等體育活動。
村民日子旺起來
雙柏村作為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核心示范村,全村有柑橘種植面積3200畝,實現銷售額1000萬元。圍繞柑橘“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做文章,雙柏村推進柑橘標準化、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組織化發展,促進了村民增收。
謝亞瓊是雙柏村二組村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沒能外出務工,在村里的組織下參加了柑橘果園基地植樹務工。謝亞瓊一天可以掙80元,足夠補貼家用。
新立鎮黨委書記歐應群說,新立鎮培養三甲公司、蘭飛果業、紅袖農業等近10家柑橘企業,新建柑橘果園、幼林管護3700畝,改造柑橘老果園600畝,3個村柑橘面積達10294畝,積極招商引資延長柑橘產業鏈,實現了柑橘產業橫向、縱向延伸。
重慶三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曉蓉介紹,以雙柏村柑橘專業合作社為載體,通過土地流轉,農戶可分紅果園純利潤的5%到10%,柑橘園每年可解決300多個村民的就業問題。
新立鎮華福村的張浩就采用“反租倒包”機制,把家中400棵柑橘樹承包給重慶蘇坡果業公司,每年能拿3600元承包費。去年,他還通過“反租倒包”成為公司“小管家”,將護林責任落到人頭,實行精細化管理為公司省去了不少人力成本。現在,蘇坡果業公司至少有90人長期務工,其中28人是貧困戶。工資平均每小時7.5元至10元,一年下來,人均工資2萬元左右。
截至目前,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建成特色高效農業基地1.82萬畝,吸納農民就業3000余人,形成了柑橘完整產業鏈。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綜合總產值35.5億元,帶動農民就業1萬人,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
2018年,這是婁靜第二次來到息縣項店鎮張莊村。” 再加上搞規模種植需要成片的地塊,而張莊村目前無法流轉這么多土地,準備“大干一場”的婁靜暫時擱淺了種植基地的項目。
春寒料峭,除了受熱捧的車厘子、草莓,還有一種外皮粗糙、長相丑怪的柑橘憑著超甜、超嫩的果肉,同樣征服了大家的味蕾。據悉,20日當天,四川春見耙耙柑除了在線上蘇寧生鮮售賣之外,20日全國4000多家蘇寧小店也將同步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