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4日17:00 來源:健康中國
今天是第71個五四青年節。在防控新冠疫情過程中,醫護人員在前方挑起“大梁”,而無數青年醫學生也在后方為抗擊這場疫情努力著。他們集聚微小力量,或為前線籌集物質,或在后方統計數據,或在社區做著志愿服務,在點滴間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
物資,傳遞中的愛
1月23日,武漢封城。
前線醫院物資短缺,頻頻告急。武漢市及湖北省多地醫院紛紛在網上發布尋求物資捐贈的信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的援鄂醫療隊馬上要奔赴前線!有一批物資需要緊急送達機場!”1月27號15時26分,首都醫科大學2015級兒科系陳天接到該校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景匯泉的通知。
時間緊迫,物資運輸成為關鍵問題。陳天所在地距物資取貨點相對較近,他想都沒想,即刻行動起來。17時46分,他成功到達機場并將物資交遞給援鄂醫護人員。
“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我看到的不是絕望,是力量。”景匯泉感慨。1月27日中午12點半,北京市下發征集援鄂醫療隊員的通知,僅僅5個小時后,人員和物資就已全部配齊,整裝登機。
火線馳援背后,是全社會的齊心協力。此后,陳天協助景匯泉教授尋找、聯系,還成功為全國的15家醫院送去了急需的抗疫物資。
武漢大學第二臨床學院2018級神經病學博士嚴鬧也參與了前方的物資調配工作。“當時,醫院的醫護、后勤已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加上封城、放假、小區封閉式管理,幾乎沒有社會人員能幫忙調配物資。”嚴鬧回憶。1月28日,學校輔導員發出消息,大量支援物資抵達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招志愿者。
嚴鬧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此后一個多月,他的忙碌身影出現在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門診大樓、車庫等物資集散地,接收、整理物資,再轉運到后勤分發。
嚴鬧參與志愿工作不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逐漸接管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更多醫護和后勤人員被抽調支援,醫學生志愿者的工作量也逐步增大。
“工作最長的那天,又遭遇了武漢的大雪。當天,我們8、9個志愿者頂著風雨一直工作到了深夜12點。”嚴鬧告訴記者。
盡管辛苦,嚴鬧看著郵寄來的捐贈物資,更多的是感動。“有位云南老伯不遠千里,親自跟車來到武漢,送來了自家果園的5噸蘋果。有些愛心人士哪怕自己只有一個口罩也要寄給我們,”嚴鬧說,“既然不能在前線,身為‘準醫生’和黨員,參與志愿工作也能出一份力,盡快將物資分發到前線醫護手上,就能為他們減少一份感染的風險。”
數據,追趕中的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疫情數據牽動人心。在數據直觀呈現的背后,凝聚一個個為了精確科學反復核實的工作人員 的心血。在這些人中,就有一群主動“請戰”支援的醫學生們。
從1月26日到4月24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先后派出四批醫學生,共19人奔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疾控專家指導下協助進行疫情實時分析和專題分析,其中涉及到數據清洗、代碼編寫、可視化處理、報告撰寫等多項任務。
首批前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醫學生志愿者連續工作了近3周時間。隨后,第二批醫學生志愿者持續“接力”。
周川正是其中一員。他主要的工作是協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組進行疫情數據分析。20多天里,為了保證能夠在次日清早及時將數據分析情況上報,他每天的工作并不輕松。
“我們常常是連夜開工,到清晨才能完成前一日的疫情基本情況分析。”周川介紹,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和高效,大家平行分成兩組,分別用不同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相互復核以防出錯。
第二批醫學生志愿者只有兩人。他倆承接了之前十多名老師和同學的工作,剛開始的幾天倍感壓力,曾有一次從早上9點到次日凌晨1點,連續工作了16個小時。
基本上,每批醫學生志愿者都經歷了晝夜顛倒、高強度工作量以及緊迫的任務時限。后三批醫學生志愿者平均每天在崗時間12小時以上,熬夜作圖作表也是“家常便飯”。
周川和前去支援的醫學生們總調侃自己是疫情的“守夜人”,雖然如此,但周川覺得,在病毒肆虐之時,能用行動踐行“公行天下,衛戍健康”的崇高使命,也必然能在未來接過老一輩公衛人的接力棒,為健康中國奮斗。
社區,堅守中的暖
全國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從2月27日到現在,齊齊哈爾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系學生孫承誠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志愿服務中,負責所在小區的樓道消毒查殺工作。一個樓道,1樓到7樓共14戶,孫承誠每天要對樓道開展三次消殺。
一個樓道至少要消殺半個小時才能達到合格標準,門把手、樓梯扶手和地面是消毒重點,必須無死角。孫承誠告訴記者:“前幾天,我負責的樓道里有位列車員因為與新冠肺炎患者同乘一輛列車而被隔離在家,每到他家門前,我都特別小心,盡最大可能消毒更細致些。”
孫承誠的父母都是醫生,母親在疫情期間主動要求去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的發熱門診工作,整整2個月未回家。
“當時爺爺因病去世,父親請假從醫院趕回來,而母親駐守發熱門診無法離開,家里也度過了一段難熬的時光。”孫承誠想,越是關鍵時期,越不能請辭,即便從事的是簡單的社區消殺,也是一名青年醫學生責任的體現。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2019級藥學系學生李漪和孫承誠一樣都是“00后”。全國疫情最緊張時,她和其他20名同學在北京友誼醫院做了一周的志愿服務。
“志愿期間,我主要負責藥房門診的備用藥架上藥、收藥,協助擺藥機的老師補藥等工作,”李漪告訴記者,“1月下旬,北京市的防控形勢已經嚴峻起來,醫院的口罩販賣機空了。我們在藥房工作,偶爾要到急診科檢查藥品。聽說醫院有接受疑似感染者時,心里還是很緊張的。”
2月7日,李漪“轉戰”社區,協助工作人員給每位進出小區的居民測量體溫、登記小區租戶信息、制作出入證等。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返京人員一律需居家隔離14天。居家人員不能出門,李漪作為志愿者,一趟趟地幫助他們拿快遞、送東西。
“作為大一新生,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看到友誼醫院有很多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師哥師姐報名參加北京援鄂醫療隊,備受鼓舞,”李漪回憶說,“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社區,志愿服務期間我從沒想過離開,和周圍的伙伴們互相鼓勁,共同完成了這段不平凡的志愿服務任務。”
記者昨天(6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2010年以來的10年間,國家共為基層免費培養5.6萬名定向本科醫學生,平均為中西部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1.9名本科生。定向醫學畢業生在基層服務滿6年后,城市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開招聘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陳思佳]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已經突破1100萬、累計死亡接近25萬,單日新增連續數日超過10萬……疫情日漸失控的陰影之下,一位醫護人員感嘆生命消逝、美國民眾卻忽視疫情的推文在推特上火了。一些美國網友對民眾不把疫情當回事的表現“痛心疾首”,感嘆美國人“自私傲慢、固執己見”。
要注重創新,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探索多學科交叉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例如,文件明確提出,要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加強醫學倫理、科研誠信教育,發揮課程思政作用,著力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精神。
要注重創新,試點開展九年制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探索多學科交叉創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例如,文件明確提出,要強化醫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加強醫學倫理、科研誠信教育,發揮課程思政作用,著力培養醫學生救死扶傷精神。
秦茵茵經常見證導師鐘南山從患者臨床特征中找到準確病因。鐘南山指導關偉杰團隊幾乎從零開始,在支擴發病機制、氣道研究、治療建議等方面努力探路。原標題:《鐘南山:無雙國士 醫教雙馨 | 感念師恩 · 楷模①》
近日,一則“兩名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卻遭惡評”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8月25日,四川省教育廳表示,擬對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彭婕婷和陳家利進行表彰,授予她們“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
記者獲悉,8月25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布消息,擬對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彭婕婷和陳家利進行表彰,授予她們“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8月14日,彭婕婷和陳家利在常德火車站積極救助昏迷乘客,危機時刻沉著施救,輪流進行心肺復蘇,直至救護車到達。
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都中醫藥大學兩名同學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學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踐行著醫者仁心的職業道德,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當代四川青年大學生的擔當精神和昂揚風貌。省教育廳主要領導充分肯定和贊賞兩名學生的義舉,已委托學校領導轉達對他們的問候和感謝。
事發后,逝者胡某的家屬 “你們已經做到最好了 昨晚,兩人所在的學校 成都中醫藥大學 也作出回應 學校力挺 擬授校長特別獎 事件發生后 兩名女孩所在的 成都中醫藥大學表示 學校擬于新生開學典禮上
近日,兩名醫學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的消息在網上傳播,并引起網友熱議。兩名女生所在的成都中醫藥大學8月23日晚上表示,校方擬為兩名女生授予校長特別獎。“我們的學生以自己實際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體現醫學生的良好素養,學校擬于新生開學典禮授予兩名同學校長特別獎,彰顯仁愛成中醫精神,也以此教育廣大入學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