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5日20:3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后,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制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于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據介紹,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進場以來,與先期抵達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等共同參加了發射場合練。3月下旬合練結束后,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面轉入首飛準備。
據統計,自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以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組織實施16次重大飛行任務,全部取得成功。
此次發射的運載火箭及搭載的試驗船和試驗艙,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第二研究院抓總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1次飛行。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帶著“嫦娥五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騰空而起,飛向距離地球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16年來,總臺央視記者崔霞從“嫦娥一號”開始報道探月工程,看到了中國航天的一次次進步,也見證了探月工程的一次次跨越。
寄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青年代表,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5所長征五號火箭型號主管孫振蓮,在發射塔架前向媒體介紹火箭情況 靠的就是大家 對長五火箭、對航天的熱愛。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對于長征5號這種大型液體火箭來講,發射前各項工作非常復雜。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必須到點就要準時發射。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這種信心來源于我們深厚的積淀,來源于我們對成功的渴望,來源于我們對夢想的追求。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 李明華:就是必須到點就要準時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后,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四川西昌。彈道設計通俗地講,就是為運載火箭設計飛行軌跡,包括確定火箭起飛的地點、發射方位、飛行姿態,確定飛行的高度、速度、運載能力等等。
“十三五”期間,隨著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人不斷探索未知,踏及新的高度。中國人再測珠峰、遨游太空、探索月球、前往火星……央視網系列微視頻《新角度透視“十三五”》推出“高度篇”,帶你直觀感受“中國高度”。
發射場系統技術控制分系統負責人廖國瑞說,“因為海南發射場比較靠近赤道,就是利用地球自轉角速度,提高我們的運載能力。雖然從外面看起來,發射場的日常云淡風輕,但實際上這里的工作人員每天都緊繃著神經,一直要等到發射成功的那一刻。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進入火箭垂直轉運階段。這次轉運的主角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網友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胖五”。之所以執著于研制大推力火箭,是因為如果沒有它,走向深空將成為幻想。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迎來了一個重要節點。龐大的整流罩里面裝著前往火星的全部載荷,它將搭載到“長征五號”火箭上,就像乘客一樣,由火箭送到太空中。約5噸重的載荷進入火箭總裝測試廠房,開始起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