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6日21:33 來源:人民網
“謝謝解放軍叔叔,我一定好好學習、努力讀書,長大后我也要當解放軍!” 近日,回族貧困學生馬輝如視頻連線76集團軍某旅摩步一營營長孫鵬,雖然交流中她的普通話不太流利,可言語間滿是感激之情。
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
防疫不松懈,扶貧不斷線。結合當下疫情防控形勢,該旅采用視頻連線的方式組織捐資助學儀式,與駐地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的該旅黨員干部在線捐資,包括馬輝如在內的18名貧困學生領到了助學金。
貧困學生和家人參觀營區
該旅駐地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受自然條件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移防到當地后,他們立即著手走訪調研,發現駐地周邊不少適齡兒童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落后教育觀念讓貧窮代際相傳。為此,該旅,把對貧困學生的幫扶納入年度脫貧攻堅計劃,號召黨委常委、副團職以上領導干部結成“1+1”幫扶對子。
邀請貧困學生和家人走進軍營
三年前,學生王鈺鈺的母親突發重病昏迷了整整3天,這場大病讓這個單親家庭徹底失去了經濟來源。為了補貼家用,14歲的王鈺鈺瞞著家人輟學到夜市上擺攤賣襪子。
得知此事后,該旅領導迅速和學校取得聯系,主動提出和王鈺鈺結對認親的想法并送去助學金以解燃眉之急,并承諾將資助王鈺鈺完成學業。
為村民們講述閱兵故事
為學生輔導功課、帶學生參觀軍營、給學生講紅色故事……近年來,該旅不僅和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還定期主動上門關心慰問,先后投入30多萬元定期為貧困學子購置生活用品、學習圖書,由官兵自主捐助成立的“愛心助學金”更是點燃了許多失學輟學孩子的生活信心。
為村民們送去養殖飼料
深耕教育幫扶,聚焦深度貧困。該旅的一系列幫扶措施,為貧困學子帶來了希望,也把黨的關懷和人民子弟兵的深情送上了高原。
說起這幾年來家里的變化,貧困戶謝寶才臉上滿是感激,不久前他圈養的5只肉豬悉數出欄,除去成本獲利近5000元。針對駐地周邊“山多田少”的發展困境,該旅因地制宜地把發展養殖業作為扶貧突破口,采取“部隊贈送種苗、村民自養獲利”的模式進行幫扶,還邀請相關專家進村開設講座傳授養殖防病知識。
為村民檢查身體
“幫助群眾擺脫貧困,一家都不能少,一人都不能落。 ”該旅領導介紹,截止目前,在該旅扶貧措施的帶動下,已經有近6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愛心資助并重返校園,30多戶貧困家庭解決了經濟來源問題,對口援助村共和鎮南村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大關實現了貧困村的摘帽脫貧。下一步,他們將協調幫扶村鎮聯系點加強“精準扶貧”,在偏遠山區、經濟落后地區的產業幫扶、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資源配備上拓寬援助渠道。(文圖:陳史涌 崔獲陽 李宇平)
【此稿由人民網軍事頻道、西陸強軍號聯合推出】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當地養羊戶董紹碧為我們揭開了南江黃羊獲得“亞洲第一”美譽的秘密:
張亮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職業中學的一名貧困學生,現正在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實習。“今年已經是西吉縣第三年組織職業中學學生赴閩頂崗實習,這是閩寧合作助力教育扶貧的一項有益探索。
89歲的楊自中是江蘇蘇州一名退休職工。在西南當兵的那段日子,楊自中目睹了貧困山區老百姓的窮困生活,深深受到觸動,他立志將來一定要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
即日起至9月底,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2020年“河南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在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下,與貧困學子共克時艱,助力他們攜夢啟航,順利走進大學校門。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要持續加大貧困學生資助補貼力度,對于貧困學生家庭要持續跟進幫扶,及時解決家庭困難、打開學生心結,讓貧困學生盼著上學、上得起學。
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來自廣東的支教老師郭一冰在課余時間帶領廣西隆安縣粵桂小學的學生一起閱讀(2019年10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城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和城北小學(3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
2015年以來,廣西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不斷補齊教育短板,優化教師結構,充實師資力量,拓寬教育幫扶渠道,貧困學生教育保障水平和貧困地區教育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扎實開展貧困救助工作,陽城鎮初中積極爭取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
其中:資助本專科及研究生10.93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113.22萬元;資助中職中小學生5.07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238.73萬元;包含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8.2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795.62萬元。
身處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已成為一種基礎設施,懂網用網則如同識字一樣,是參與社會生活的一項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