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6日11:58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國戰 趙一帆 悅連城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遂旺
春夏之交,綠色滿山遍野,空氣格外清新。這一段時間,安陽市殷都區磊口鄉主抓工業的副鄉長卜垂惠在山里奔忙,電話響個不停。
地處清峪村的中海水泥項目工地是卜垂惠常跑的一個點。“前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項目進度。鄉里派專人來項目現場幫扶,解決問題。再過個把月,這個投資1.6億元的水泥粉磨和礦渣微粉生產線就要投產。”5月3日,卜垂惠喜滋滋地告訴記者,“這兩天我看了習近平總書記寫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的回信,備受鼓舞,過節俺都沒休息。這里的100多名員工也跟俺一樣鉚足了勁,他們都是附近的村民。建成后還要有100多名村民變工人。”
投資上億元的大項目能落戶到丘陵山區,這在過去的磊口可不敢想。
記者來到鄉政府駐地的山坡,向下遠眺:西邊是山,南邊是山,北邊還是山。磊口,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三塊石頭堵住路”。
“要把山區貧困群眾從‘窮窩’里挪出來,就要想辦法切斷‘窮根’,修筑致富路,讓產業扎根。”磊口鄉黨委書記彭慶楷坦言。
3年前,磊口鄉提出了“打造10分鐘生活圈”的奮斗目標,要用路打通產業鏈,讓村民擺脫貧困。
將16個散落山間的行政村串成一個“生活圈”,怎么實現?修路!
資金是首要難題。為了募集資金,磊口鄉到市老區促進會和市交通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化緣”,還積極爭取“外援”。卜居頭村有500多人在深圳打工,并建有黨支部。聽鄉干部懇切地介紹了磊口修路“出山”的設想,大伙兒紛紛慷慨解囊,共捐款55萬元。
找資金難,修路亦要過“難關”。“清涼山村到卜居頭村的路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石頭硬,勾機錘硬往下打,有時一天前進不了幾米,光勾機錘就用壞了兩個。”當時負責施工的楊言慶感慨地說,周邊的百姓眼看著施工遇到困難,許多人自發前來當義工。
用了50多天,兩村間1.5公里的路終于建成了,路邊栽上了柏樹、紅葉李樹,安裝上100多盞路燈。路通當晚,兩個村的村民興奮地在這條路上游逛。清涼山村的一位袁姓村民說:“俺娘家是卜居頭村的,以后回娘家再也不用繞十多里地了。”
3年來,磊口鄉光修路就花了6000多萬元,新建改建道路9條,共40余公里。新建橋梁8座,硬化街道20萬平方米。
路通了,城里的游客紛至沓來。上莊村有大片槐樹林,2018年起,上莊村開始舉辦槐花節,修建了旅游專線,不少自駕游客登山賞花,還吸引了不少蜂農前來養蜂。
路通了,項目紅火起來。2018年,鹿山村村民合伙投資20萬元,在村級公路旁興辦了鹿山雨澤香菇大棚合作社,流轉土地20余畝種植花菇,年利潤超過20萬元,并安排了5個扶貧崗位。眼下,村村都興辦了農民合作社。
路通了,外面的企業開始“進山”。中海水泥、中聯商砼等企業先后落戶磊口,總投資達到3.2億元。如今,磊口鄉已有大小企業15家。
三年攻堅,磊口“出山”。如今,磊口的“出山”之路上,一派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
【記者手記】
記者曾多次到磊口鄉采訪,對磊口曾經的“行路難”頗有體會。如今,看到磊口路通業興,深感欣慰。
磊口能“出山”,靠的是一股勁:一股傳承自革命歲月、不怕犧牲的拼勁;一股延續至今、高揚新發展理念迎難而上的韌勁。3年來,磊口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群眾一鼓作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出山”工程持續向前推進,為當地百姓開辟了一條致富奔小康的平坦大道。
當一輛黃色面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柏油路,穿過隧道、越過鋼橋,緩緩地開到村里時,許多人和我一樣,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三面環高山、一面臨深谷的“懸崖村”居然通路通車了。為讓鄉親們如期用上出山通道,政府和施工方決定一邊調集大型機械攻堅克難,一邊修建一條永臨結合的峽谷纜車。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閩寧扶貧產業園成為閩寧協作中推動產業脫貧的重要載體。講述人: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林占熺 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這樣一來,貧困地區有了消費做牽引,產品有了“銷路”,貧困戶就可以“足不出戶”做生意;而市場對特色優質農產品有需求,廣大消費者也多了新的消費選擇。相關評論:消費扶貧需要更多“小筆觸” 消費扶貧要做好市場化產銷對接
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走遍大好河山、登陸VR商店選購最新產品……隨著5G與VR在多個領域“成功牽手”,虛擬現實產業在加速普及和商用落地方面迎來發展新機遇。各地高校和VR龍頭企業也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加強合作辦學、定向培養等手段,促進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持續向市場輸出。
5月18日,“三驢友打巖釘攀爬巨蟒峰案”二審宣判,3人被判賠600萬元。被告人采用破壞性方式攀爬巨蟒峰,對巨蟒峰造成不可逆的嚴重損毀,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罪,理應依法懲處。作為道教圣地三清山的標志性景觀,巨蟒峰是人類共同的珍貴自然遺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