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07:57 來源:經濟日報
日前,江蘇淮安警方摧毀了一新型網絡招工詐騙犯罪團伙,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0余人。警方查證,該團伙先后詐騙3000余人,案值近500萬元。據介紹,部分犯罪團伙是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工作難找、求職者急于掙錢的心理,通過網絡誘導求職者,實施詐騙犯罪。
“對于需要預交費用的招工,求職者應提高警惕。”北京朝陽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柴瑩潔說,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例如,在朝陽法院審理的一起勞動爭議案件中,某金融理財公司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以“操盤費”“押金”“風險金”等名目,要求求職者交納費用后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李某因求職心切,再加上高額月薪的誘惑,向該公司交納了6000元后與該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但是,李某入職后發現,公司承諾的高額月薪是以根本無法完成的業績為前提的,其每月僅能拿到兩千元保底工資。在與該公司就離職和退還入職繳納的費用協商未果后,李某發出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并提起勞動仲裁申請,要求該公司返還上述費用。仲裁委員會依據上述規定支持了李某的請求。此后,該公司不服裁決,又訴至法院,法院最終維持了仲裁裁決結果。
對此,專家表示,如果招聘單位要求收取費用,求職者此時應該提高警惕,切勿受到高薪或靈活的工作模式誘惑而上當受騙。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開展,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居家隔離后,勞動者求職熱情持續高漲。但是,很多人在求職時往往更關注薪資待遇等,對公司提出的各種入職條件防范意識較弱,保存證據意識不足。”柴瑩潔建議,求職者要盡可能多了解應聘公司及應聘崗位信息,對于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關鍵信息無法提供或含糊其辭的,勞動者應提高警惕。同時,在求職過程中,應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記錄、郵件往來記錄等證據。在工作過程中,注意保存勞動合同、工資發放記錄、打卡記錄、工作成果等相關證據。這樣,在發生糾紛時,才能依法保護自身權益。(記者 李萬祥)
今年以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出臺了系列穩就業保增收方案,政府搭橋、院校培訓,開發收集就業崗位1.7萬余個,新增就業1.75萬人。據了解,紅花崗區與轄區內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培訓學校、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21家培訓學校達成合作協議,開展100多個項目的技能培訓。
鄭州科技學院的宋同學一大早從學校趕到鄭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參加2021屆畢業生冬季招聘會,在某著名火鍋品牌的招聘攤位前,被招聘宣傳上的薪資待遇吸引了眼球。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主要從事地鐵相關的工程施工,人力資源主管何女士說他們主要招聘方向為土木工程相關的專業,收到了幾十份簡歷,還比較滿意。
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2020招才引智專項行動”——高端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啟動儀式現場。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劉世偉介紹,本次高端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共征集到參會用人單位1560家,其中事業單位566家、企業單位994家。
9月24日上午,大連市高新區人才中心內排起了長隊,許多高校畢業生正拿著相關資料在辦理租房補貼和購房補貼。大連高新區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企業人才規模增長主要來源是本科以上的高校畢業生。
從站在臺前的職業選手,到教練、領隊、數據分析專家、研發人員等站在幕后的工作人員,電競行業逐漸“出圈”。對于羅昊面臨“入行難”的問題,一些電競從業者認為,進入這個行業的求職者首先需要對自身情況和行業工作實際有清楚的認知。
據了解,8月份省人才市場將以網絡綜合招聘會、高校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大中專畢業生專場、營銷專場、裝備制造、生物制藥、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熱門行業招聘會為服務載體,搭建“機制全、渠道暢、服務優”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創造更多就業選擇機遇,為各類求職者托起穩穩的幸福。
記者從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了解到,8月份的每個周三,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將舉辦4場線下雙選會,助力高校畢業生求職與用人單位招聘。這4場雙選會分別是8月5日河南省2020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雙選會,8月12日助力夢想“職”通未來,河南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專場雙選會,8月19日河南省應往屆高校畢業生綜合類雙選會,8月26日河南省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專場雙選會。
為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企業招工難、勞動者求職難的問題,青島萊西市人社局通過鼓勵購買招聘服務、轉變培訓模式、開展線上招聘等方式,為企業與求職者搭建起“零距離”交流平臺,既滿足了企業的招工需求,也解決了求職者的就業難題。截至目前,已開展46個班次1779人企業新錄用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已為符合以工代訓補貼條件的106戶企業的273名在職職工發放以工代訓補貼27.3萬元。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些招聘單位并不覺得試用期不繳納社保是違規違法行為,更像是一種業內不成文的“約定”。” 《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應享受法定的全部勞動保障權權利,《社會保險法》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