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亚洲自国产拍,欧美 国产日韩 综合在线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河南葉縣:土地里釀甜蜜 紅薯種出“大經濟”

2020年05月09日12:59  來源:中國搜索

5034

  核心提示:5月6日,走進河南葉縣田莊鄉東李村大棚紅薯種植基地,一簇簇紅薯苗從一條條整齊劃一的田壟探出頭,青蔥欲滴、生機盎然。

  5月6日,走進河南葉縣田莊鄉東李村大棚紅薯種植基地,一簇簇紅薯苗從一條條整齊劃一的田壟探出頭,青蔥欲滴、生機盎然。

  “現在苗都出齊了,就等著6月份收獲。按照現在的長勢,每畝地最少能產2500公斤,每年可種植兩茬,按市場價兩塊錢一斤算的話,每個大棚收入2萬元。”東李村黨支部書記李富青高興地說。

  田莊鄉地勢平坦,土質疏松、養分充足、透氣性強,非常適宜種植紅薯。

  為加快推進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東李村結合本地實際,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紅薯種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據了解,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著“長壽食品”“小人參”之美譽,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

  “由于人們的飲食結構不斷發生變化,紅薯等粗糧、雜糧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另外,本地加工粉條、粉皮也需要大量紅薯作為原料。”李富青說。正是瞅準了這個商機,他連續到洛陽、濮陽等地考察學習,最終選擇了西瓜紅、煙薯25等品種。

  于是,該村投資100萬元建設了占地30多畝的紅薯種植基地,目前已建成種植大棚20個。

  為了適應現代人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李富青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綠色無公害種植管理,全部實施鋪地膜、滴灌沼氣液施肥等種植新技術。加之土質好、光照時間長,紅薯長勢良好。

  目前,東李村先試種了8個大棚的紅薯苗,每個大棚平均栽種4000棵。“紅薯的嫩莖剪下來,扦插后就能成活。現在大棚里紅薯蔓已經達到20多厘米,剪下一根,就是一個苗子。”李富青說。

  紅薯蔓可以一直剪到6月份,不僅為春茬供苗,還能為夏季麥茬紅薯供苗。他算了一筆賬:兩個月時間,一棵紅薯可以剪下10-20根苗,每根苗的價格在一毛五左右,一個大棚栽種4000棵紅薯,算下來,一個大棚兩茬苗收入就能達到1萬元,加上兩茬紅薯收入,每棚年收入預計可達3萬元。

  紅薯種植只是田莊鄉東李村村級集體經濟日益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東李村通過土地流轉和調整農業結構等形式,大力發展種植飼草玉米、草莓、紅薯等特色種植產業。東李村還聯合西孫莊、黃莊和牛莊組建東李村黨總支。該黨總支成立僅兩個多月,已帶動周邊3個村莊流轉土地發展高效高質農作物,東李村的成功經驗得到復制并抱團發展。

  “下一步,我們準備再發展種植200畝紅薯,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紅薯種植中,把紅薯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 李富青對這個“紅火”的農業項目信心滿滿。(葉縣縣委宣傳部 梁一平)

文章關鍵詞:紅薯 土地流轉 東李村 大棚 小人參 長壽食品 田莊鄉 種植基地 長勢 富含蛋白質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決勝2020丨心有所“薯”,甜蜜的事業

    2020年11月,記者來到陜西西鄉白龍塘鎮。這親切而熟悉的味道,開啟了我們尋訪甜蜜事業的一天……

  • 【中國的脫貧智慧】奮斗的青春 脫貧路上杜鵑紅

    為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肖馨絞盡腦汁,甚至自掏腰包為貧困戶買大米、買油、買牛奶、買電風扇、買電飯煲、買取暖器,卻從不在貧困戶家吃一頓飯,不增加群眾一分錢負擔。看著肖馨連走路都不那么利索,還經常在山里走訪貧困戶,村民們都有些不忍。

  • 產品有出路 脫貧有底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一包米、一桶油、一斤水果……每一份扶貧產品的消費背后都連著一個產業,支撐起貧困地區脫貧的希望。北京市豐臺區岳各莊批發市場總經理戴樹森說,在新民村建立蔬菜種植基地,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業企業、專業種植戶來此興業,培育集約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

  • 洛陽一位七旬老人落井10米紅薯窯 被救時仍不忘帶著裝土豆的桶

    9月29日晚上六點,河南省洛陽市伊濱區南寨村,一名村民在下紅薯窯過程中,不慎墜入10米紅薯窖的底部,情況十分危及,當地消防部門立即趕赴現場實施救援。經現場查看,在一個直徑1米左右、深10米的紅薯窖底部,一位老人不安的坐在窖底,意識清醒但失去行動能力。

  • “高標準農田+”的新模式

    9月7日,全國農田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周口市召開,這是機構改革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農田建設會議,來自全國的代表觀摩了商水縣和鄲城縣高標準農田“升級版”——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

  • 高校宿舍生出的“奇珍異寶”:蘑菇鳥窩辣椒紅薯,下一個是啥?

    先是大連一高校輔導員隔空告知同學床板長了蘑菇,隨后廣州一大學生發現晾衣架上出現一個鳥窩,再后來辣椒樹,紅薯藤相繼被發現。這些發現無不讓網友驚嘆,同時又好奇:接下來還會出現什么?

  • 貴州思南:小紅薯帶來紅火好日子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思南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紅薯是當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制于交通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附加值低,農戶往往只能自給自足。近年來,思南縣把紅薯產業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引導農戶發展“紅薯經濟”。

  • 綠色農牧業助力河北山區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過去打零工,干完這個活兒,還不知道下個活兒在哪里。新碩農業種植基地有1300多畝地,建有59座蔬菜大棚,生產黃瓜、西紅柿等近10種蔬菜,不少品種來自國外,150多名村民在這里打工。

  • 河南7人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在5月30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記者從省科協獲悉:河南省共有7名科技工作者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張金良,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國家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

  • 【小康成色?】王自然:產業拔窮根 從離了紅薯不能活到年入百萬粉絲廠

    今年53歲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縣太平鎮孟李莊村土生土長的一員,當了12年村支部書記的他,雖然家境貧寒卻仍然有著一顆向上之心。隨著村里扶貧工作力度逐漸升級,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貧就業車間,現如今的他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