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08:18 來源:新華網
拼版照片:左圖為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卡若村村民洛松郎直;右圖為洛松郎直在昌都市一處建筑工地進行外墻彩繪作業。洛松郎直從小就喜歡畫畫,由于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后,他回到家里干農活、放牧,挑起家庭重擔,但一直沒有放棄畫畫的夢想。后來,洛松郎直前往卡若區拉多鄉學習唐卡繪畫,技藝得到很大提高。2017年,洛松郎直為卡若區一個周轉房建設項目繪制墻體彩繪。2018年,在村里的支持下,洛松郎直創辦了公司,承攬更多的藏式墻體彩繪工程(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養殖小區,村民李應川給羊喂水(3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目前,特普洛村已經打造了200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陽縣新東方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的105戶村民中有93戶是貧困戶,合作社年均銷售花椒4.3萬余斤,93戶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180余萬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簾。近年來,光山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發展的路子。
核心提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廣西深度貧困縣,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頂頂“帽子”。馬空認識到,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借助旅游扶貧這面“帆”,優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從中獲取更大效益。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哪嘎村,這里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農業基礎設施滯后,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外出務工人員眾多,屬于典型的空殼村。但伴隨著村里柏油路的打通以及養殖綠殼蛋雞、種植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哪嘎村熱鬧了起來,漸漸告別了“山旮旯”。
“兒子分到鄉里當老師,兒媳婦在會川鎮務工,家里去年買了小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董建新領辦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在食用菌大棚務工和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收入。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咩咩咩咩……”出生不久的小羊羔活蹦亂跳,細嫩的叫聲此起彼伏,羊圈里的熱鬧勁兒,讓初冬的肅南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暖了牧民們的心。一人富不算富, 2015年,樊得勤成立了鑫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著全村牧民一起發展養殖業,尋找黃草溝村的致富路。
“2號車,2號車,送糧回倉,4號車去頂上。近日,黑龍江省木蘭縣柳河鎮農民王福偉手持對講機指揮收糧,展現了十足的“科技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