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1日09:07 來源:映象網
古人云“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即為官不清廉公正,那么國家就會衰敗,道出既廉且能的良吏之可貴。其實,真正的良吏往往是從廉吏修煉而來,而保持清廉就是為官的核心競爭力。
近日,按照鄭州市二七區紀委監委要求,區文化館組織全體職工,集中學習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河南省紀委監委和鄭州市紀委監委策劃制作的十集《據典話廉》微視頻,通過古事今述,結合實際,使全體職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通過引經據典,生動形象的視頻講述,使全體職工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認識,更加堅定了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上人生奮斗的理想信念。
公生明,亦生智;廉生威,亦生能。清廉往往是能力的“放大器”。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奉為清廉的榜樣,也被視為智慧的化身,他“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一生淡泊明志、夙夜在公,“功蓋三分國”,被稱頌千古。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以“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自勉。他在廣西羅城三年,對內安民勸業,對外緝盜剿匪,當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在福建布政使任上,巧妙地運用官方糧食儲備,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的糧商,及時平抑糧價波動,恢復市場秩序。于成龍去世后,遺物僅為“綈袍一襲、靴帶二事,瓦甕中粗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別無余財,謚號“清瑞”。百姓感念其造福一方,販夫走卒都為之痛哭流涕。在他們身上,廉是能的底氣和動力,與能交相輝映。
廉潔,則己身正,亦能正人;公平,則無所畏懼,敢于迎難而上。堅守清廉初心,方能行穩致遠,成就一番事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過而立之年的胡林翼再次踏上仕途。按照當時規定,他本可以去江南等膏腴之地,但胡林翼選擇去貴州!他坦然對友人解釋,“某初為政,此邦貧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風,而不致負良友厚意”。胡林翼后任湖北巡撫,運籌謀劃、嘔心瀝血,數年之間將其一窮二白的落后之城,變成了“天下第一富強之省”,曾國藩多次盛贊其才勝己十能用于公,則興業強國;能專于私,則害己禍家。
良吏當自廉吏始,在百轉千回中堅守初心,在為國為民中施展抱負,人生至幸至樂。以古鑒今,同樣如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才能和品行,廉潔公正與否,決定著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以古代清廉、剛正的模范人物為榜樣,以清廉的力量洗滌心靈,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做新時代廉潔自律的楷模。(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