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1日09:35 來源:映象網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宋虎振在參加全國兩會前表示,“麥收在即,河南要抓好糧食生產這個根本,全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堅決穩住‘三農’基本盤?!睍r下,正值河南8500萬畝小麥逐漸成熟,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的河南,繼續扛穩扛牢國家糧食重任,讓中原糧倉更加殷實、讓國人廚房更加豐盈,做出河南應有的貢獻。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對河南糧食生產寄予厚望。河南省委省政府把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轉化為內生動力和不懈源泉,進一步強化糧食生產責任制,切實穩住糧食生產基礎,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9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約80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590萬畝,對產糧大縣發放獎補資金41億元,向農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07.4億元,發放農機購置補貼18.7億元。夏糧總產達到749.08億斤,夏糧增產對全國夏糧增產貢獻率達到44.9%。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339.08億斤、單產達到831.6斤,均創歷史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歷史性大考中一道“加試題”。河南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產糧大縣獎補力度,穩定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確保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口糧面積穩定在9000萬畝以上,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4.2%,居全國前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促使了河南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連續3年超過1300億斤,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能夠調出糧食及制成品600億斤。2019年河南二等以上小麥占比95.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8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第一。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河南將扛穩扛牢國家糧食重任,不斷優化糧食生產結構,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優質糧倉”、投入火熱“三夏”,使中原沃土希望的田野孕育出豐收的希望。(李愛國)
兩個“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放在一起,更凸顯了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的意義。當前,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脫貧摘帽作為奮斗的新起點,蹄疾步穩地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轉換”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更高層次的接續性規劃,既要避免“斷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題:讓扶貧產品更暢銷、向農業品牌要效益——從農交會熱詞看“三農”發展新態勢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品牌化帶來了生產標準化,推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巴拉哈特·杜爾德耶夫,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羅錫文、謝劍平、陳學庚、李德發、金寧一、張守攻、張涌、張佳寶、姚斌、張改平、張新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等參加會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此,要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全面領導,通過建強基層黨組織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政治保證。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首先要求全面改善鄉村硬件基礎設施,增強城鄉基礎設施的協調性,用整體性、一體化思維合理規劃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劉守英表示,在新城鄉中國格局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激發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共享發展成果。
應引進新的技術人才。人才在智慧農業的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下種田的農民大多為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較差,對新事物的發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引進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級農科院的幫助下,才能更好地應用智慧農業,利用智慧農業增產增收,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為什么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